杂交水稻粒叶比的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戎

作者: 谢戎;何光华;左永树;杨正林;吴丽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粒叶比;遗传;杂交水稻

期刊名称: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ISSN: 1007-7286

年卷期: 1995 年 03 期

页码: 12-17+29

摘要: 杂交水稻粒叶比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其中颖花叶比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控制,而实粒叶比、粒重叶比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三性状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颖花叶比与单株颖花数、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与单株实粒、结实率及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可能由同一基因系统控制。1103s、培矮64s和J413是改良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的优良亲本。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小麦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遗传研究. 张红芳. 2005

[2]杂交中稻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 熊洪. 2000

[3]籼型杂交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周军,邹小云,周瑶敏. 2008

[4]籼粳杂交稻米胶稠度的遗传. 汤圣祥,张云康. 1996

[5]籼粳交和妥米胶稠度的遗传特性分析. 汤圣祥,张云康. 1996

[6]早熟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初探. 刘表喜,彭俊华,何跃忠,陈忠伦. 1992

[7]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7姊妹系间表型及遗传差异比较. 谢戎. 1997

[8]贵州省高原山区杂交籼稻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的特征. 罗德强,王绍华,江学海,李刚华,周维佳,李敏,姬广梅,丁艳锋,凌启鸿,刘正辉. 2016

[9]吉林省过去47年来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光合指标的变化. 武志海,赵国臣,徐克章,邸玉婷,姜楠,凌凤楼,赵颖君. 2009

[10]不同穗型水稻产量与群体生理性状的关系. 秦志列,王术,秦阳,徐士铁. 2004

[11]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源库关系及碳氮代谢. 戴明宏,赵久然,杨国航,王荣焕,陈国平. 2011

[12]施磷水平对花生叶源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亚萍,陈殿绪,信彩云,刘俊华,王才斌,孙学武,万书波,冯昊,吴正锋. 2014

[13]高粒叶比小麦新品种济麦19高产生理基础研究 Ⅱ.叶绿素及活性氧清除系统酶活性的变化. 刘爱峰,时传娥,宋建民,李豪圣,刘建军,吴祥云,赵振东. 2003

[14]冬小麦粒叶比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分析. 李世平,杨玉景,阎翠萍,靖金莲,王随保. 2007

[15]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 肖小平,逄焕成,聂泽民,李玉义,汤文光,于天一,汪柯,李强. 2015

[16]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 魏中伟,马国辉. 2017

[17]冬小麦粒叶比遗传效应分析. 靖金莲,阎翠萍,杨玉景,李世平. 2007

[18]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肖小平,逢焕成,聂泽民,李玉义,汤文光,于天一,杨光立. 2014

[19]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形成及物质生产分析. 秦志列,王术,王伯伦. 2006

[20]水分胁迫及复水对冬小麦粒叶比的影响. 陈晓远,罗远培.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