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忠祥
作者: 刘忠祥;王晓娟;连晓荣;梁根生;寇向龙;李永生;周文期;杨彦忠;何海军;周玉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寒旱农业科学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23 年 2 卷 003 期
页码: 197-202
摘要: 源-库互作是重要的产量决定因子,源库间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与分配机制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热点.玉米作为同化能力较强的C4植物,是研究植物碳水化合物分配的理想模型.为给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及源-库互作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蔗糖长距离运输和瞬时淀粉转化形成蔗糖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论述了同化产物分配的调控机制,对影响共质体运输基因、质外体运输基因、韧皮部结构基因和机制调控未知基因对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调控的分子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分类号: S513%Q945.3
- 相关文献
[1]草鱼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研究进展. 李婷婷,张爱华. 2015
[2]玉米发芽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研究. 刘娟,叶晓枫,王庆南,姜雯翔,韩永斌. 2012
[3]采收成熟度对不同品种的玉米贮藏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张平,佀静雪,王莉,任朝晖. 2012
[4]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缺陷突变体ygl3的光合特性及遗传分析. 刘忠祥,李永生,王晓娟,连晓荣,梁根生,寇向龙,何海军,杨彦忠,周文期,周玉乾. 2024
[5]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份的影响——Ⅱ.O_2基因与su_1、sh_2、bt_2、wx基因的互作效应. 李学渊,刘纪麟. 1993
[6]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份的影响 Ⅲ.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的互作效应及其利用价值. 李学渊,刘纪麟. 1993
[7]农机合作社治理机制对绩效的影响. 吴萍,邹於娟,曹光乔. 2018
[8]湖北省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李姣姣,沈祥成,徐娥. 2018
[9]我国玉米模型的研究进展. 魏俊凯,温暖,郑国清. 2009
[10]玉米栽培理论及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进展. 郭银巧,李存东,赵春江,郭新宇. 2005
[11]玉米萌发期耐冷性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曹士亮,于滔,扈光辉,王成波,曹靖生. 2018
[12]有机无机肥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理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王晓娟,王娟玲,翟广谦,刘恩科,董春林. 2018
[13]玉米根系构型的研究进展. 管建慧,刘克礼,郭新宇. 2006
[14]玉米∥花生体系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张毅,张佳蕾,郭峰,李新国,万书波. 2019
[15]玉米株高主效QTL定位研究综述. 刘忠祥. 2018
[16]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文兰,李文才,孙琦,于彦丽,赵勐,李艳娇,孟昭东. 2018
[17]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陈义红,阮龙,王俊,张玮,陈洪俭. 2010
[18]玉米株高主效QTL定位研究综述. 刘忠祥. 2018
[19]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杨豫新,牛长河,班婷. 2024
[20]玉米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郭相平,孙景生.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食用菌营养组成、功能活性及加工现状研究进展
作者:陈建胜;杨正友;王延圣;弓志青;王文亮;贾凤娟;崔文甲;张剑;侯福荣;李永生;宋莎莎
关键词:食用菌;功能活性;食用菌产品;营养组成;食用菌多糖
-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连晓荣;何海军;李永生;周文期;王晓娟;杨彦忠;刘忠祥;张彦军;周玉乾
关键词:种植模式;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品质;河西灌区
-
高品质低盐腌渍黄瓜加工工艺研究
作者:谢霞;宋莎莎;王文亮;贾凤娟;官琦;王延圣;崔文甲;李永生
关键词:低盐腌渍;黄瓜;风味;果胶甲酯酶
-
玉米矮秆突变体20F421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作者:刘忠祥;周文期;李永生;王晓娟;杨彦忠;连晓荣;何海军;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矮杆;突变体;表型鉴定;遗传分析
-
姜风味微胶囊制备与性质研究
作者:金旭冉;张剑;王文亮;宋莎莎;王延圣;李永生;杨正友;崔文甲
关键词:生姜;微胶囊;喷雾干燥;理化性质;稳定性
-
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缺陷突变体ygl3的光合特性及遗传分析
作者:刘忠祥;李永生;王晓娟;连晓荣;梁根生;寇向龙;何海军;杨彦忠;周文期;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碳水化合物;突变体ygl3;光合特性;遗传分析
-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郑58后代变异分析及应用评价
作者:连晓荣;王晓娟;周玉乾;何海军;杨彦忠;刘忠祥;李永生;杨晨曦;刘芥杉;周文期
关键词:玉米;种质创新;品种改良;EMS花粉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