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营养组成、功能活性及加工现状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建胜
作者: 陈建胜;杨正友;王延圣;弓志青;王文亮;贾凤娟;崔文甲;张剑;侯福荣;李永生;宋莎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食用菌;功能活性;食用菌产品;营养组成;食用菌多糖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4 年 012 期
页码: 358-3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食用菌是一类具有药食两用功能的大型真菌,自古以来就被用作民间药物和健康食品.食用菌富含蛋白质、多糖、萜烯和脂质等营养活性物质,具有抗癌、免疫调节、抗高胆固醇血症、抗病毒、抗糖尿病和抗炎等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绿色健康饮食观念的日益深入,食用菌受到众多消费者的欢迎,对其加工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食用菌营养、活性物质及加工产品的研究进展,以期对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分类号: TS255
- 相关文献
[1]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研究. 周林,郭尚,SHU Mia,贺礼,赵照林,桑春娟. 2019
[2]基于移动终端的食用菌产品安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设计. 左卫刚,徐全飞. 2020
[3]食用菌多糖活性及应用研究. 马传贵,张志秀,冯杰,隋欣,贺宗毅. 2024
[4]五种食用菌多糖结构特征及其体外激活Dectin-1受体活性比较. 刘静,周帅,李德顺,唐庆九,张劲松,冯杰,刘利平,刘艳芳. 2021
[5]食用菌多糖酶法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林魁,张燕青,魏云华. 2012
[6]食用菌多糖功能活性的研究进展. 王海霞,张学青,李阿波,沈甜,冯学梅,李冬. 2024
[7]紫花苜蓿种子的生物学研究. 于洪柱,朴庆林,王洪君,刘颖. 2007
[8]N-氨甲酰谷氨酸对大菱鲆幼鱼营养组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尚晓迪,陈春秀,贾磊,王群山,范文涛,赖玉娇. 2017
[9]七种养殖淡水鱼类肌肉营养组成及对比研究. 盛晓风,孙晓杰,丁海燕,赵艳芳,翟毓秀,尚德荣. 2016
[10]纳米硒对半滑舌鳎幼鱼生长、体成分组成和硒含量的影响. 陈春秀,尚晓迪,马超,戴媛媛,贾磊,白东清. 2018
[11]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肌肉抗氧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 陈冰,杨继华,曹俊明,黄燕华,孙育平,王国霞. 2018
[12]纳米硒对半滑舌鳎幼鱼生长、体成分组成和硒含量的影响. 陈春秀,尚晓迪,马超,戴媛媛,贾磊,白东清. 2018
[13]短期饥饿处理对卵形鲳鲹鱼肉品质的影响. 钟金香,李俊伟,颉晓勇,郭永坚,马海霞,朱长波. 2018
[14]大鲵营养组成、功能成分及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马东林,杨絮,郭全友,李保国,姜朝军,冯广朋,王海华,马本贺. 2020
[15]中华白海豚肌肉组织营养组成特征分析. 石红,郝淑贤,李来好,戚勃,岑剑伟,杨贤庆. 2008
[16]2种盐度池塘养殖四指马鲅的肌肉营养组成分析. 江梁正,王珺,区又君,周文礼,温久福,朱长波,李俊伟,陈朝. 2023
[17]天然放牧条件下河谷型藏绵羊及其与萨福克羊杂交后代肉品质的比较. 刘孟君,扎西央宗,尼珍,阚向东,次旺仁增,达娃顿珠,任越. 2022
[18]瓶鼻海豚肌肉组织营养组成特征分析. 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岑剑伟,石红,戚勃,陈胜军. 2008
[19]不同品系虹鳟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孙中武,李超,尹洪滨,王炳谦. 2008
[20]黑龙江鲶形目鱼类的肌肉营养组成分析. 尹洪滨,姚道霞,孙中武,孙德志,潘伟志,郭树倩.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连晓荣;何海军;李永生;周文期;王晓娟;杨彦忠;刘忠祥;张彦军;周玉乾
关键词:种植模式;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品质;河西灌区
-
高品质低盐腌渍黄瓜加工工艺研究
作者:谢霞;宋莎莎;王文亮;贾凤娟;官琦;王延圣;崔文甲;李永生
关键词:低盐腌渍;黄瓜;风味;果胶甲酯酶
-
玉米矮秆突变体20F421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作者:刘忠祥;周文期;李永生;王晓娟;杨彦忠;连晓荣;何海军;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矮杆;突变体;表型鉴定;遗传分析
-
姜风味微胶囊制备与性质研究
作者:金旭冉;张剑;王文亮;宋莎莎;王延圣;李永生;杨正友;崔文甲
关键词:生姜;微胶囊;喷雾干燥;理化性质;稳定性
-
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缺陷突变体ygl3的光合特性及遗传分析
作者:刘忠祥;李永生;王晓娟;连晓荣;梁根生;寇向龙;何海军;杨彦忠;周文期;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碳水化合物;突变体ygl3;光合特性;遗传分析
-
藕片热泵干燥工艺优化及全藕粉品质评价
作者:贾凤娟;程慧;王延圣;弓志青;崔文甲;王文亮
关键词:莲藕;热泵干燥;全藕粉;感官评价
-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郑58后代变异分析及应用评价
作者:连晓荣;王晓娟;周玉乾;何海军;杨彦忠;刘忠祥;李永生;杨晨曦;刘芥杉;周文期
关键词:玉米;种质创新;品种改良;EMS花粉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