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LSTM网络的北京平原东部地面沉降模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鑫宇

作者: 曹鑫宇;朱琳;宫辉力;郭琳;尉毓姣;郭涛;陈蓓蓓;王海刚;李蕙君

作者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农业研究所;自然资源部京津冀平原地下水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遥感;地面沉降;AM-LSTM;模拟预测;不同层位地下水水位;注意力权重

期刊名称: 遥感学报

ISSN: 1007-4619

年卷期: 2022 年 26 卷 007 期

页码: 1302-1314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传统数值方法构建的地面沉降模拟预测模型需要大量的水文地质数据和实测数据,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形变模拟预测难度大.本文基于PS-InSAR技术获取的北京平原东部地区的地面沉降信息,综合考虑不同层位地下水水位对沉降的影响,采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AM-LSTM)对不同沉降发育地区典型位置处的地面沉降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面沉降空间差异性明显,2010年11月—2016年8月最大沉降速率约153 mm/a,累计沉降量达到1063 mm,位于朝阳区三间房乡附近;(2)基于AM-LSTM模型的模拟精度优于传统LSTM模型,本次模拟精度最高提升了 22%;(3)AM-LSTM模型注意力权重表明,第二承压含水层水位对地面沉降贡献最大.本次研究能够为地面沉降防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分类号: P642.26`P237

  • 相关文献

[1]主动微波光谱影像对新疆天山山脉区域地表形变的监测研究. 王志伟,岳广阳,吴晓东,张文,王普昶,宋雪莲,吴佳海. 2020

[2]水稻群体动态预测与栽培决策. 黄耀,陈华. 1996

[3]Zwitternicin A晶体生成习性预测研究. 李巍,赖丽燕,王苗苗,郝再斌. 2014

[4]不同放牧时间对荒漠草原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任佳,卫媛,吕世杰,聂雨芊,卫智军,张爽,刘红梅. 2016

[5]中国三种濒危葡萄属(VitisL.)植物的地理分布模拟. 姜建福,樊秀彩,张颖,魏伟,康定明,刘崇怀. 2014

[6]中国三种濒危葡萄属(Vitis L.)植物的地理分布模拟. 姜建福,樊秀彩,张颖,魏伟,康定明,刘崇怀. 2014

[7]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及发展探讨. 李海亮,戴声佩,胡盈盈,朱鹏锦,李茂芬,郑倩,罗红霞,禹萱. 2023

[8]厌氧消化数学模型ADM1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杜连柱,张克强,梁军锋,崔文文. 2012

[9]基于DNDC模型长期复种翻压绿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模拟. 肖玉涛,李正鹏,宋明丹,段豆豆,韩梅. 2024

[10]北京郊区平原粮田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特征. 李红,周连第,张有山. 2002

[11]基于Lasso-SVM模型的香辛植物风味预测研究. 张哨华,马斌,蒋鹏飞,冯岭,周婧雯. 2024

[12]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区域稻棉轮作. 孙玲,朱泽生. 2004

[13]小麦条锈病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蔡成静,王海光,安虎,史延春,黄文江,马占鸿. 2005

[14]应用遥感方法估算作物产量的研究进展. 侯志研,郑家明,冯良山,刘洋,惠成章,王鹏飞,李启辉. 2007

[15]基于卫星遥感的区域棉稻与稻棉轮作周期估算模型研究. 朱泽生,孙玲. 2006

[16]基于NDVI的西昌市紫茎泽兰入侵监测模型初探. 刘伟,张锦华,唐成斌,刘淑珍,杨颖慧. 2008

[17]基于RS与像元二分模型的近20a宁夏植被覆盖研究. 候静,杜灵通,马菁,张学俭. 2015

[18]基于RS的杭州市城区扩展及驱动力分析. 李永梅,张立根,张学俭,梁勤欧. 2014

[19]基于作物模型与遥感信息的水稻产量预报研究. 李秉柏,田翠玲,王志明,黄晓军,郑有飞. 2006

[20]阿勒泰地区草地生产力变化及对策. 陈全功,钞振华,毛玉林.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