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倍性虹鳟幼鱼对急性温度胁迫的抗氧化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史鲲鹏

作者: 史鲲鹏;董双林;周演根;高勤峰;孙大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枫叶鲑;硬头鳟;急性温度胁迫;抗氧化酶;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标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8 年 09 期

页码: 3102-3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虹鳟属于冷水性鱼类,其生存的最适温度为12~18℃,温度胁迫是虹鳟在夏秋季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枫叶鲑和硬头鳟均为品质优良的虹鳟选育种.为探讨急性温度胁迫对两种倍性虹鳟抗氧化响应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二倍体枫叶鲑和三倍体硬头鳟幼鱼,分别在13、17、21和25℃下进行热应激试验.在达到目标温度后的0、1、6和12 h取样,之后将受试鱼恢复至13℃的适宜温度下培养,并在恢复培养的、1、12、24和48 h后取样,测定受试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和热激蛋白70(HSP70)含量.结果表明:枫叶鲑和硬头鳟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在17℃组没有出现显著升高;21℃组枫叶鲑和硬头鳟的SOD活性在热应激期间出现显著升高,但枫叶鲑的SOD活性在恢复过程中恢复到正常水平;25℃组枫叶鲑和硬头鳟的SOD、CAT和GPx的活性均显著提高;但在恢复试验进行、24 h后,CAT和GPx的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枫叶鲑在1721和25℃组HSP70的产生量显著高于13℃组,而硬头鳟仅在21和25℃组HSP70的产生量显著高于13℃组.通过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标值对多种抗氧化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枫叶鲑在17和21℃组急性温度胁迫下的抗氧化响应显著高于硬头鳟,但在25℃组硬头鳟的抗氧化响应高于枫叶鲑.这表明不同倍性虹鳟幼鱼在不同温度急性胁迫下的抗氧化响应有所差异.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评价0号柴油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的毒性效应. 蒋玫,李磊,沈新强,吴庆元,牛俊翔,许高鹏. 2015

[2]盐度对虹鳟和硬头鳟幼鱼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杨静雯,周演根,黄铭,熊莹槐,王芳,高勤峰,孙大江,董双林. 2019

[3]急性温度胁迫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吴彪,杨爱国,孙秀俊,刘志鸿,周丽青,宫一震. 2016

[4]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幼鱼代谢酶、离子酶活性及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 高权新,谢明媚,彭士明,张晨捷,施兆鸿. 2016

[5]硬头鳟幼鱼部分形态性状和体重的关系. 杨贵强,徐绍刚,王跃智,杨晓飞,周云. 2011

[6]营养强化培育对硬头鳟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罗琳,付海利,穆祥兆,马志宏,李铁梁,姜娜. 2010

[7]杂交金鳟苗种的制备及其生长、抗病性能的研究. 徐绍刚,杨晓飞,田照辉,李文通,马峻峰. 2016

[8]半咸水、淡水养殖硬头鳟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徐绍刚,杨晓飞,田照辉,马峻峰. 2018

[9]硬头鳟受精卵、发眼卵、卵黄囊仔鱼和开口仔鱼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变化. 徐绍刚,田照辉,王跃智,马国庆,杨贵强,杨晓飞. 2011

[10]几种鲑鳟鱼血清蛋白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研究. 杨贵强,徐绍刚,王建,高云奇,王占全. 2013

[11]人工养殖硬头鳟鱼卵的营养成分分析. 桂萌,高亮,李平兰,王顺. 2017

[12]硬头鳟与溪红点鲑杂交三倍体育种技术的初步研究. 徐绍刚,杨晓飞,田照辉,李文通,马峻峰. 2016

[13]温度和盐度胁迫下虹鳟和硬头鳟抗应激能力的比较. 吴仓仓,付占斐,王芳,董双林. 2019

[14]虹鳟和硬头鳟幼鱼对温度的耐受性. 姜旭阳,董双林,刘骋跃,周演根. 2019

[15]虹鳟和硬头鳟早期幼鱼渗透生理及能量平衡的比较研究. 熊莹槐,杨静雯,董双林,王芳,王鑫,周演根. 2019

[16]低温胁迫下聚糠萘合剂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徐田军,董志强,兰宏亮,裴志超,高娇,解振兴. 2012

[17]水分胁迫对木薯苗期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杨洁,徐建欣,范武波,宋付平,李端奇. 2017

[18]植物盐胁迫耐受性研究进展. 伍林涛,杜才富,邵明波. 2010

[19]γ射线辐照对春兰根状茎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刘璐璐,柴明良,徐晓薇,李方. 2008

[20]沙生牧草和盐生牧草抗氧化特性比较. 李志刚,张玉霞,董丽杰.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