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和工艺条件对白茶品质形成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夏长杙

作者: 夏长杙;杨天根;翟精武;蒲璐璐;刘亚兵;王敏;杨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茶;工艺条件;茶树品种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4 年 15 卷 004 期

页码: 160-1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白茶属微发酵茶,不同茶树品种制作工艺白茶鲜醇可口和花香浓郁的品质有所差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茶中多酚类物质、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生物碱和可溶性糖等内含物质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导致白茶外形、色泽及冲泡后汤色、滋味和香气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进而赋予了独特的品质特征.白茶的品质形成十分复杂,其成分的组成、含量及所表现的香气特征受茶树品种和工艺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鉴于此,为推动工艺白茶产业的发展,挖掘白茶品质形成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白茶在萎凋和干燥过程中品质形成机制,分析了不同茶树品种和工艺条件对白茶品质影响原因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提升白茶品质、优化白茶加工工艺及利用和选育更多不同茶树品种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TS272.4

  • 相关文献

[1]'茗科1号'等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陈林,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余文权,尤志明. 2019

[2]丹霞系列白毛茶新品种(系)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比较. 卓敏,乔小燕,操君喜,吴华玲,韩雪文,陈栋,李助明,谢汉茂. 2013

[3]高γ-氨基丁酸白茶品种适制性研究. 邬龄盛,王秀萍,陈泉宾,章细英. 2014

[4]福云杂交后代茶树新品种(系)白茶适制性研究. 崔宏春,黄海涛,郑旭霞,赵芸,张建勇,敖存,师大亮,窦立耿. 2023

[5]正交试验法优化喜树叶中喜树碱的提取工艺. 马云超,马珊珊,徐珊珊,丁孝营,宋冰. 2016

[6]发酵型薏米乳饮料的工艺条件研究. 徐粉林,曹泽虹,王卫东,张明,董玉玮,周坤,孙月娥,郭胜. 2015

[7]高浓度酒精醋生产工艺的研究. 沙惠琴,孙明日. 2007

[8]从花生蛋白粉中提取花生分离蛋白的条件优化. 杨伟强,李鹏,袁涛,王凤舞. 2009

[9]柞蚕雄蛾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范作卿,邹德庆,姜学芳,王海荣. 2007

[10]柞蚕雄蛾浓缩液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范作卿,郭光,肖连明,聂磊,邹德庆. 2015

[11]酶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贾俊强,徐金玲,吴琼英,谭广秀,桂仲争,颜辉. 2011

[12]番茄红素常用提取工艺研究. 羊仁南,赵超,羊以武,杨旭. 2012

[13]戊糖乳杆菌YY112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王明哲,杨颖,唐伟敏,刘哲,孙培龙,陆胜民. 2020

[14]固态发酵下酵母自溶的工艺优化. 苏星,张政,张棋炜,杨晶晶,高民,胡红莲,刘大程. 2019

[15]超声波辅助提取家蚕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工艺条件优化. 吴琼英,陈炼,屈红森,贾俊强,颜辉. 2013

[16]碱提酸沉法制取花生分离蛋白工艺研究. 杨伟强,禹山林,袁涛. 2008

[17]雄蚕蛾营养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工艺条件优化. 刘军,廖森泰,邹宇晓,穆利霞,施英,刘凡,沈维治. 2013

[18]即食杏鲍菇片真空低温脱水工艺. 裴斐,王敏,刘凌岱,安辛欣,赵立艳,辛志宏,方勇,马宁,闫晓明,程江华,胡秋辉. 2011

[19]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桑椹多酚的工艺技术条件. 游庭活,廖森泰,刘凡,温露,邹宇晓. 2014

[20]桑椹酒主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范作卿,邹德庆,王娜,朱琳,郭光.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