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结合秸秆还田对黑土孔隙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建君
作者: 杨建君;盖浩;张梦璇;蔡育蓉;王力艳;王立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东北黑土;深松结合秸秆还田;CT扫描技术;土壤孔隙结构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3 年 005 期
页码: 892-9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东北黑土实施深松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孔隙结构影响的研究缺乏明确性结论,为此开展本研究,旨在研究深松结合秸秆还田对黑土结构的影响机制,为合理耕层创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在东北典型黑土区——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开展的5年田间定位试验为平台,设置农民常规耕作(FP)、单独深松25 cm(T2)、深松25 cm结合秸秆还田(T3)和深松35 cm结合秸秆还田(T4)等处理,采用CT扫描技术开展土壤孔隙结构可视化和定量化研究,并结合田间持水量和容重等指标,探究深松结合秸秆还田对黑土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通过土壤孔隙二维和三维图像可以清晰看出,各处理0—20 cm土层孔隙分布均明显少于20—40 cm土层,深松结合秸秆还田(T3、T4)的孔隙分布明显多于FP,增加了结构更为复杂的大孔隙。定量化分析表明,相较于FP,单独深松25 cm(T2)显著提高20—30 cm土层总孔隙度103.0%(P<0.05),主要通过显著提高小孔隙(孔隙直径d≤0.50 mm)孔隙度91.3%和中孔隙(0.50 mm<d≤1.00 mm)孔隙度143.5%来实现(P<0.05);而深松结合秸秆还田(T3、T4)则可显著提高0—30 cm土层总孔隙度109.8%—382.7%(P<0.05),主要通过显著提高大孔隙(d>1.00 mm)孔隙度221.5%—661.7%和中孔隙孔隙度105.4%—544.9%来实现(P<0.05)。T3、T4还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层孔隙的分形维数9.9%—17.7%(P<0.05),降低了欧拉数32.4%—66.4%(P<0.05),显著提高田间持水量24.2%—40.6%(P<0.05)。进一步分析得出不同孔径孔隙度、总孔隙度与田间持水量、分形维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欧拉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深松结合秸秆还田能够提高黑土大中孔隙的孔隙度、改善孔隙结构和连通性、增加田间持水量,尤以深松35 cm结合秸秆还田的效果最为显著,可作为东北黑土合理耕层构建的推荐措施。
分类号: S152.5
- 相关文献
[1]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的多重分形特征. 周虎,李保国,吕贻忠,郑金玉,刘武仁. 2010
[2]不同耕作措施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隋鹏祥,罗洋,李瑞平,郑洪兵,郑金玉,王浩,刘武仁. 2022
[3]基于CT技术的甘蔗地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 张静举,黄太庆,陈晓冰,马蕊,张金莲,陈廷速. 2017
[4]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覆膜后秸秆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程娜,李双异,安婷婷,彭畅,朱平,葛壮,刘旭,张维俊,郭昆,汪景宽. 2020
[5]氮素有机替代对东北黑土区土壤微生物碳磷资源限制的影响. 崔继文,徐新朋,何萍,周卫,朱平. 2020
[6]黑土带土壤有机质研究进展. 王迎春,杨黎,王立刚. 2015
[7]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生长条件及促生效应. 王志刚,钟鹏,王建丽,徐伟慧,莫继先. 2012
[8]长期施用氮肥和磷肥对东北黑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王庆峰,姜昕,马鸣超,关大伟,赵百锁,魏丹,曹凤明,李力,李俊. 2018
[9]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黑土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谢立勇,叶丹丹,郭李萍,张贺,林淼. 2012
[10]东北黑土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 魏丹,匡恩俊,迟凤琴,张久明,郭文义. 2016
[11]东北黑土不同粒级有机质化学特征及其对长期有机培肥的响应. 陈阳,高健,朱平,高洪军,娄翼来,王义东. 2022
[12]东北黑土区冻融交替土壤特性及适时春播耕作技术综合评价. 王怀鹏,姜辉,孙继英,王宇先,高盼,尹雪巍,李明,史乔丹,单莹,邱广伟.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应用15N自然丰度值揭示不同氮源对设施土壤氨挥发的贡献
作者:田峪萍;双睿辰;刘原庆;王立刚;孟凡乔
关键词:氨挥发;15N自然丰度;激发效应;设施番茄;分馏效应
-
机器学习在畜禽基因组选择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进部;李佳;任德明;王立贤;王立刚
关键词:基因组选择;畜禽;机器学习;算法;模型
-
猪疾病恢复力育种研究进展
作者:杨丽玉;王立刚;王立贤
关键词:猪;遗传育种;恢复力;人工智能
-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对草本群落特征的影响
作者:张敬敏;珠娜;蔡育蓉;王储;刘嘉慧;李乐;罗玉红;徐大伟;闫玉春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草原;灌丛化;草地类型;斑块大小;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
-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机制优化路径
作者:周颖;杨鹏;王立刚;雷秋良;张雅南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外部效应;秸秆还田;黑土区;东北
-
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系统可持续发展稳态机制研究
作者:周颖;许建初;王立刚;李玉义
关键词: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结构特征;稳态机制;“四素同构”;生态文化;模式路径
-
北京黑猪HoxB簇基因多态性与脊椎数及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作者:牛乃琪;苏艳芳;杨曼;侯欣华;王立刚;张龙超
关键词:北京黑猪;HoxB9;HoxB13;脊椎数;胴体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