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盐碱地玉米专用肥缓效氮不同添加比例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永亮

作者: 王永亮;王琦;杨治平;郭军玲;郭彩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春玉米;缓效氮;氮肥配比;氮素利用率;硝态氮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6 年 24 卷 12 期

页码: 1614-16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山西省晋北区域盐碱耕地玉米生产中存在肥料施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本试验利用已有的山西省晋北区域盐碱地玉米缓释专用肥配方,探索适合该区域玉米生产的缓效氮和速效氮适当配比,并在春玉米生产中验证其肥效。试验设不施氮肥(CK)、100%速效氮、25%缓效氮、33%缓效氮、50%缓效氮、67%缓效氮、75%缓效氮和100%缓效氮8个处理,分别测定各处理玉米产量、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植株吸氮量、氮素转运及利用以及收获后对土壤硝态氮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缓效氮添加比例的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分析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波动性变化,其中添加33%缓效氮处理为最大波峰处。添加缓效氮33%较100%速效氮处理能够有效增加玉米产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吸氮量,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利用,获得最高产量(14 897.46 kg·hm-2),比100%速效氮处理增产42.23%;同时添加33%缓效氮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优于其他处理,和100%速效氮处理相比,穗长、穗粒数、穗直径和百粒重分别提高55.34%、39.30%、53.57%和52.57%,平均秃尖缩短0.38 cm;玉米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吸氮量最大,分别为26 787.53 kg·hm-2和239.72 kg·hm-2;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农学效率均最大,分别为39.79%、66.20 kg·kg-1和47.03 kg·kg-1。添加33%缓效氮处理玉米叶氮转运率和茎氮转运率分别为76.08%和49.39%,氮转移率为67.76%、氮收获指数为77.40%,显著高于100%速效氮处理。添加缓效氮有效改善了各土层土壤硝态氮的积累量,其中缓效氮添加比例为33%处理各土层硝态氮积累量均匀,深层土壤淋溶最小。可见,在山西晋北区域盐碱耕地春玉米生产中,在已有配方中选择添加33%缓效氮能达到玉米增产增效、保护环境的效果,在该地区玉米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微区尺度下探索缓效氮不同添加比例对玉米专用肥的肥效影响. 武忠,王琦,范定慷,王永亮,张强. 2017

[2]不同管理模式对春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郭彩霞,王永亮,郭军玲,张建杰,王琦,杨治平. 2016

[3]植物氮素吸收利用相关NPF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王化敦,张鹏,马鸿翔. 2022

[4]控失尿素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孙克刚,杜君,和爱玲,杨占平,杨焕焕,张运红. 2023

[5]植物硝态氮吸收和转运的调控研究进展. 刘海光,罗振,董合忠. 2021

[6]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王爽,孙磊,陈雪丽,谷学佳,李伟群,王晓军,张磊,刘颖,潘亚清,王玉峰*. 2013

[7]植物吸收转运硝态氮及其信号调控研究进展. 李晨阳,孔祥强,董合忠. 2020

[8]控失尿素对氮素利用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冬小麦增产效果的影响. 孙克刚,杜君,和爱玲,杨占平,刘高远,王春兰,岳艳军. 2024

[9]覆膜滴灌下氮肥与种植密度互作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群体养分吸收与转运的调控效应. 侯云鹏,孔丽丽,尹彩侠,李前,王立春,徐新朋. 2021

[10]包膜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其采用接触式施肥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谷佳林,王崇旺,李玉泉,衣文平,李亚星,杨宜斌,徐秋明. 2010

[11]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在春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衣文平,毕长海,屈浩宇,李伟,赵玲,武良,曹兵,徐秋明. 2013

[12]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氮素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刘晓伟,李书田,曾骏,谭雪莲,董博. 2019

[13]不同栽培方式下春玉米连作体系土壤氮素累积特征. 陈子民,刘剑钊,蔡红光,闫孝贡,袁静超. 2016

[14]基于土壤硝态氮测试的春玉米氮肥实时监控技术. 隽英华,汪仁,孙文涛,邢月华. 2013

[15]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高产玉米氮肥最佳用量研究. 张佳,王永亮,郭彩霞,郭军玲,杨治平,张强. 2013

[16]基于APSIM模型的旱地春玉米施肥类型及氮肥用量研究. 金志强,孙东宝,王庆锁. 2024

[17]氮肥配比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闫平,牟凤臣,张书利,于艳敏,武洪涛,周劲松,甄报祥. 2014

[18]缓释肥对鲜食玉米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徐莉莉,李丹,王慧,王站付,陆雪珍. 2023

[19]混料设计在黄瓜不同类型氮肥配比研究中的应用. 李可夫,王鑫,徐秋明,曹兵,肖朝霞,王凤琴. 2008

[20]钾对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朱艳,王绍华,曹卫星.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