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PLC/ESI-Q TRAP-MS/MS技术分析酸枣仁中黄酮类化合物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龙飞

作者: 杨龙飞;田伟;郑倩;姜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酸枣仁;超高液相;质谱;黄酮类化合物

期刊名称: 特产研究

ISSN: 1001-4721

年卷期: 2022 年 44 卷 003 期

页码: 91-100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酸枣仁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镇静、催眠和强心等功效.为了研究酸枣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ESI-QTRAP-MS/MS)对酸枣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分析.采用WatersACQUITYUPLCHSST3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超纯水(0.04%的乙酸)-乙腈(0.04%的乙酸).在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和三重四级杆(QQQ)检测模式下对酸枣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扫描检测.利用Analyst 1.6.3软件处理质谱数据,基于MWDB数据库,对获得的代谢物质谱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基于UPLC/ESI-QTRAP-MS/MS技术从酸枣仁中共分离鉴定出83个黄酮类化合物,包括3个查尔酮类、5个二氢黄酮类、2个二氢黄酮醇类、5个花青素类、18个黄酮类、22个黄酮碳糖苷类、14个黄酮醇、9个黄烷醇类和5个异黄酮类.本研究可丰富酸枣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为酸枣仁的药效成分和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分类号: R917%R284.1

  • 相关文献

[1]酸枣仁提取物对热环境下雏鸡体温与增重的影响. 吴小林,戴敏,陈文思,何子双,魏文康,杨宏志. 2008

[2]五味子果汁饮料研制. 赵景辉,李爱民,张凤龙,王玉方,王英平. 1998

[3]HPLC法测定薄荷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徐凌玉,李振麟,钱士辉. 2016

[4]超声波提取金柑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陈源,潘东明,陈玲妹. 2011

[5]园艺作物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郭军,凌和平,李良俊,顾闽峰,祖艳侠,吴永成,郑佳秋. 2011

[6]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朱丹,袁芳,孟坤,宋雅娟. 2007

[7]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研究. 杨熟英,李振麟,赵艳敏,左其艳,吕旭辉,王新婕,钱士辉. 2017

[8]桑叶黄酮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吴恢,孙波,李祖发,徐有海. 2011

[9]小叶锦鸡儿根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牛宇,张丽珍,牛伟,李崇德,靳春嵩,柴磊,蒙秋霞. 2012

[10]荠菜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王璐,田歌,常霞,郭黄萍,韩玉虎,郝国伟,张晓伟. 2010

[11]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波法提取枸杞蜂花粉黄酮类化合物工艺. 冉林武,闫亚美,曹有龙,曾晓雄,秦垦,魏志颖. 2012

[12]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沉香叶黄酮及其抗氢化活性测定. 何艾,李维国,窦志浩,段宙位,谢辉,史敏. 2015

[13]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研究进展. 杨颖,宋曙辉,徐桂花. 2009

[14]桑黄菌丝体和子实体中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的比较. 张俊峰,张忠,汪雯翰,张赫男,冯娜,吴迪,刘艳芳,杨焱. 2020

[15]黄酮类化合物吸收代谢及其对胃肠道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常化松,袁雯雯,玄红专,王凯. 2019

[16]荞麦类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与分析研究. 王丽,魏茂琼,邵金良,杜丽娟,林昕,汪禄祥. 2018

[17]橄榄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的密码子偏好模式. 赖瑞联,冯新,陈瑾,韦晓霞,陈义挺,吴如健. 2017

[18]不同种皮颜色小豆及其芽苗菜功能性成分与抗氧化能力分析. 张晓燕,薛晨晨,黄璐,袁星星,陈新. 2021

[19]襄荷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张思颉,李梓旋,宋汶亭,卿志星,罗凤莲. 2020

[20]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竹黄活性成分分析. 钱瑞,任锡毅,刘永翔,蒋选利.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