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仔鱼三类耳石锶标记特征及日轮形成时间验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亚华

作者: 朱亚华;姜涛;陈修报;刘洪波;杨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草鱼;仔鱼;六水氯化锶;耳石;日轮;标记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24 年 006 期

页码: 640-6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究耳石锶标记技术应用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的可行性,利用80mg/L的六水氯化锶对约9日龄的草鱼仔鱼进行2d浸泡标记。浸泡完成后,在恢复饲养的过程中对鱼体进行定期取样,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EPMA)对前处理后的3类耳石样本进行面分布和线分析检测,以探讨锶元素对草鱼仔鱼耳石的元素指纹标记效果,同时根据耳石日轮计数来探究草鱼3类耳石第一日轮的确切形成时间及锶标记时滞。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80 mg/L的SrCl2·6H2O水溶液浸泡标记2d能够在草鱼仔鱼耳石上形成锶标记峰值。微耳石和矢耳石的锶标记峰值大于星耳石,随着恢复饲养时间的增加,锶标记高峰会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在3类耳石Sr值或Sr/Ca比值未出现上升的阶段,微耳石和矢耳石的Sr值和Sr/Ca比值检测值也均大于星耳石。面分布检测结果与线分析保持一致,3类耳石标记区域显示出明显的红色,未标记的低锶耳石区域显示为蓝色。此外,本研究通过对锶标记特征及耳石的生长日轮数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草鱼仔鱼的3类耳石中,星耳石的形成时间晚于微耳石和矢耳石,在草鱼仔鱼孵化第12天时才形成第1日轮,而微耳石和矢耳石的第1日轮形成于草鱼仔鱼孵化后第2天。微耳石和矢耳石锶标记开始形成与浸泡开始,及锶标记消失与浸泡结束分别存在1 d的时间差,在星耳石上观察到锶标记出现在耳石核心处,锶标记信号的消失与浸泡结束存在1 d的时间差。从实验鱼存活及行为来看,本研究设计的Sr剂量范围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考虑到由于不同耳石对锶元素的吸收程度造成的标记检测效果,和耳石自身形态结构差异及取样的难易程度,推荐微耳石可作为观测草鱼仔鱼Sr标记最适合的耳石样本,本研究结果可为草鱼及其他鲤科鱼类的增殖放流标记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草鱼仔鱼耳石茜素络合物标记特征研究. 朱亚华,姜涛,陈修报,刘洪波,杨健. 2020

[2]大麻哈鱼胚胎耳石的茜素红标记及其效果评价. 王臣,刘伟,王继隆,战培荣. 2014

[3]利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棘头梅童鱼的产卵期及生长.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4]大麻哈鱼胚胎耳石微结构及其群体环境标记. 刘伟,战培荣,王继隆,唐富江. 2013

[5]头足类耳石信息分析的研究进展. 杨林林,程家骅. 2009

[6]东海条石鲷仔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关系. 王菲,程家骅,罗海忠. 2010

[7]鱼类耳石研究和应用进展. 廖锐,区又君. 2008

[8]三门湾和吕四近岸小黄鱼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比较. 黎雨轩,汤建华,徐献明,许津,刘志远,徐浩,程家骅. 2013

[9]渤海当年生小黄鱼矢耳石微结构特征. 张廷廷,王玉堃,袁威,金显仕,陈超,孙耀. 2020

[10]大黄鱼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矢耳石形态发育和微结构特征. 刘志远,李圣法,徐献明,张翼,黎雨轩. 2012

[11]茜素络合物浸泡标记秦岭细鳞鲑发眼卵及仔鱼耳石. 靳建波,危起伟,孙庆亮,李罗新,甘芳. 2011

[12]鲤仔鱼耳石上锶标记的持久性评价. 邱晨,姜涛,陈修报,刘洪波,杨健. 2021

[13]南海北部陆架水域多齿蛇鲻与花斑蛇鲻的年龄与生长. 江艳娥,许友伟,范江涛,孙铭帅,杨玉滔,张魁,张俊,黄梓荣,林昭进,陈作志. 2019

[14]三峡水库太湖新银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研究. 杨青瑞,刘建虎,吴强,王珂,朱邦科. 2007

[15]采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黄唇鱼幼鱼的产卵期及生长.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4

[16]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赵成章,闵绍楷. 1998

[17]简化花生杂交步骤初探. 宋国生. 1999

[18]亚麻EST序列中SSR标记的筛选. 张建平,王斌,赵丽娟,王利民,杨崇庆,颉瑞霞,党占海. 2009

[19]贵州马铃薯引进品种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恩宏,贾长城,杨丽娜,滕安平,冯浪,朱英,李飞. 2017

[20]遗传标记在植物上的发展与应用. 李柱刚,崔崇士,马荣才,曹鸣庆.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