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海忠

作者: 刘海忠;王保强;武玉华;徐有;张庆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玉米;秸秆还田;耕作;施肥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573

年卷期: 2004 年 27 卷 03 期

页码: 12-14+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太行山前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农田秸秆全量还田后的一系列问题,从配套的土壤耕作施肥技术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该研究重点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结合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的氮磷钾养分配比的效果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后,两季作物全年适宜施肥量:N420~480kg hm2、P2O5135~150kg hm2。在秸秆还田加深松的地块应控制磷肥的施用量,钾肥在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增产效果不明显。

分类号: S147

  • 相关文献

[1]河北平原区小麦玉米深耕增碳减肥综合管理技术. 黄少辉,冯佐龙,郝立岩,封乾,贾良良,刘克桐,王正. 2024

[2]短期不同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与稻麦周年产量的影响. 顾克军,张传辉,顾东祥,张斯梅,石祖梁,杨四军. 2017

[3]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连作玉米田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樊景胜. 2018

[4]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王洪庆,郭庆,何方,潘晓莹. 2014

[5]豆麦轮作区麦秸长期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王秋菊,姜宇,周鑫,米刚,刘鑫,李婧阳,刘峰,中本和夫,黄丹萍. 2019

[6]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的影响. 李玉梅,王根林,孟祥海,李艳,胡颖慧,金梁,王伟,蔡姗姗,李承阳,魏丹. 2018

[7]不同秸秆还田耕作模式对耕层土壤质量、玉米根系发育及氮积累的影响. 常程,刘晶,史磊,韩雷,赵海岩. 2021

[8]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不同土层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于洪久,王根林,段衍,刘峥宇,时妍,刘沣漫,王伟,邱广伟,孙磊,李玉梅. 2024

[9]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草甸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李玉梅,王根林,孟祥海,胡颖慧,王伟,李建英,张冬梅. 2021

[10]施肥耕作等农业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张国印,孙世友,张志鹏,贾树龙,赵同科. 2000

[11]贵州春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和养分积累及利用效率对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的响应. 谢婷婷,肖厚军,陈云梅,胡岗,秦松,赵伦学,何成兴,赵欢. 2022

[12]秸秆覆盖休耕对土壤C、N、P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王根林,段衍,刘峥宇,王译阳,刘沣漫,孙磊,李玉梅. 2024

[13]茶园土壤耕作与施肥管理. 赵华富. 2013

[14]农业管理措施对AM真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闫飞扬,段廷玉,张峰. 2014

[15]华北平原长期施肥和耕作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李凡,李江叶,郝晋珉,牛灵安. 2018

[16]不同施肥和耕作制度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樊晓刚,金轲,李兆君,荣向农. 2010

[17]农业措施对农田土壤碳影响研究进展. 黄光辉,李永,唐海明,张海林. 2011

[18]施肥与耕作对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王云,徐昌旭,汪怀建,谢志坚. 2011

[19]不同耕作方式和肥料种类对花生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运红,毛家伟,刘小奇,钱凯,杨明堤,李丙奇,徐祺豪. 2022

[20]单季麦秸还田促进小麦-玉米周年碳效率和经济效益协同提高. 王良,刘元元,钱欣,张慧,代红翠,刘开昌,高英波,方志军,刘树堂,李宗新.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