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锐

作者: 于锐;王其存;朱平;刘强;王恒;孙崇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期施肥;黑土;特征微团聚体比例;有机碳组分;腐殖质组成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13 年 44 卷 003 期

页码: 594-6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研究了32年不同施肥对黑土团聚体组成、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腐殖酸、微生物量碳(microbialbiomass carbon,MBC)及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区与CK团聚体以10~50μm粒级为主,有机肥化肥混施与休闲以50~250μm粒级为主,表明有机肥化肥混施促进大团聚体的生成,有利于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特征微团聚体比例"也存在差异,表明有机肥化肥混施使黑土保供水肥性能提高.化肥,尤其N肥单施使MBC、POC含量降低.有机肥化肥混施区SOC、MBC、PO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与化肥单施相比,有机肥化肥混施明显提高了黑土腐殖酸、HA、FA、HS含量,也提高了腐殖质活性.不同类型化肥处理HA/FA差异较大,N肥的施加降低了腐殖酸含量,却能提高腐殖质活性.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肥对黑土和棕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驱动因素. 李天娇,张乃于,申文艳,宋天昊,刘红芳,刘晓燕,张秀芝,彭畅,杨劲峰,张淑香. 2024

[2]不同种类有机肥施用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魏宇轩,蔡红光,张秀芝,张晋京,任军,王立春. 2018

[3]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及光学特性的影响. 张久明,迟凤琴,周宝库,匡恩俊,宿庆瑞,张佳春. 2015

[4]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于淑芳,杨力,张玉兰,刘文妍. 2002

[5]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佟小刚,黄绍敏,徐明岗,卢昌艾,张文菊. 2009

[6]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及其组分对长期施肥的响应及其演变. 王小利,郭振,段建军,周志刚,刘彦伶,张雅蓉. 2017

[7]长期施肥下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 张丽敏,徐明岗,娄翼来,王小利,秦松,蒋太明,李忠芳. 2014

[8]长期施肥下灰漠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演变特征. 刘骅,佟小刚,许咏梅,马兴旺,王西和,张文菊,徐明岗. 2010

[9]长期施肥下黑垆土有机碳变化特征及碳库组分差异. 樊廷录,王淑英,周广业,丁宁平. 2013

[10]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泥田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的影响. 王飞,李清华,何春梅,王珂,游燕玲,黄毅斌. 2023

[11]长期施肥下黑土碳氮和土壤pH的空间变化. 贾立辉,朱平,彭畅,张秀芝,李强,高洪军. 2017

[12]长期试验下黑土基础地力演变特征与肥料效应. 郝小雨,马星竹,周宝库. 2018

[13]长期施肥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张秀芝,李强,高洪军,彭畅,朱平,高强. 2020

[14]长期不同施肥下黑土和红壤团聚体氮库分布特征. 刘震,徐明岗,段英华,张丽娟,张毅功. 2013

[15]长期施肥对黑土脲酶活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马星竹,陈利军,周宝库,郝小雨,朱健,武志杰. 2020

[16]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作物产量与养分平衡特征.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 2015

[17]长期施肥对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变化的影响. 张璐,张文菊,徐明岗,蔡泽江,彭畅,王伯仁,刘骅. 2009

[18]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大豆田黑土酶活性研究. 马星竹,周宝库,郝小雨. 2016

[19]同步辐射软X射线近边吸收谱方法研究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氮官能团的影响. 李辉,高强,王帅,朱平,张晋京,赵屹东. 2015

[20]长期施肥下黑土有机肥替代率变化特征. 龚海青,付海美,徐明岗,郜红建,朱平,高洪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