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斑点杂交同步检测法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伟

作者: 王伟;薛强;邹明强;柴同杰;田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反向斑点杂交;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灵敏性;稳定性

期刊名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9387

年卷期: 2010 年 38 卷 04 期

页码: 7-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建立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反向斑点杂交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在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保守区段内,选择设计2对引物,RT-PCR扩增后将目的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中,得到重组质粒pGEM-T-H5与pGEM-T-H9。以重组质粒为模版,选择合成寡核苷酸探针与生物素标记引物。将探针通过紫外交联方法固定在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上,用生物素标记引物扩增特异性片段,扩增产物经热变性后与探针进行杂交,杂交后显色,出现明显蓝紫色斑点的判定为阳性,无斑点判定为阴性。【结果】利用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检测,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效价分别可达到2-9.6和2-11.9,杂交特异性好,且2亚型间无交叉反应。【结论】建立了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以实现H5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鉴别诊断。

分类号: S855.3

  • 相关文献

[1]非洲猪瘟病毒荧光定量PCR的建立及4种检测试剂盒的比较. 肖琦,蒋彩霞,史慧,赵霞玲,钱雯娴,朱家平,张冯禧,温立斌,汪伟,何孔旺. 2021

[2]用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检测猪常见致病菌. 曹峰子,伍诚意,宋勤叶,江洪,梁之昶,季海峰,陈小玲. 2010

[3]免疫学诊断试验结果的评估. 郑润宽,卢岩,高文渊,刘世明,马小平. 2003

[4]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短凯伦藻. 张凤英,石彦红,马凌波,徐兆礼. 2012

[5]番石榴焦腐病菌的ITS分析及PCR检测. 高新明,李本金,兰成忠,翁启勇,陈庆河. 2011

[6]五种烟草根茎病害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李小杰,张梦丹,刘畅,苗圃,白静科,邱睿,陈玉国,刘剑君,李淑君. 2024

[7]基于毒素编码基因aflp的黄曲霉菌nested-PCR检测. 刘裴清,蔡茂强,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 2015

[8]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华东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进化分析. 刘慧谋,吴培培,吴双. 2009

[9]中国鸭源H5N6 AIV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特征及遗传进化分析. 陈翠腾,万春和,陈珍,朱春华,傅光华,施少华,蔡国漳,刘斌琼,黄瑜. 2020

[10]季节性和大流行性H1N1流感血凝素DNA疫苗电穿孔免疫小鼠及攻毒保护实验. 谭磊,鲁会军,张丹,王开艳,田明尧. 2011

[11]加强禽流感诊断提高预防能力. 魏凤祥,周琦,张萍,叶喜永. 2001

[12]水禽源新城疫病毒HN糖蛋白在鸡体内演变. 丁铲,艾静,高勤学,陈鸿军,于圣青. 2007

[13]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与其血凝素裂解性及细胞蛋白酶的关系. 李海燕,毕英佐,于康震. 2000

[14]百脉根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血凝素的研究. 张占路,唐益雄,薛文通,刘建利,梁哲,卢运明,吴燕民. 2008

[15]Modesto株副鸡禽杆菌血凝素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活性鉴定. 王宏俊,安烨,龚玉梅,陈小玲,张培君. 2008

[16]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中国分离株血凝素基因分子演化的研究. 陈君彦,李海燕,申之义,陈化兰,于康震,毕英佐. 2005

[17]血凝素糖基化模式对G57基因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性的影响. 孙艺学,于海英,张鹏举,丛彦龙. 2023

[18]乙型流感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分型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赵文欣,朱翔宇,肖妍,韩继成,哈卓,张赫,谢宇飚,鲁会军,金宁一. 2024

[19]禽流感病毒与公共卫生. 陈化兰. 2014

[20]B型副鸡嗜血杆菌血凝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 王宏俊,张培君,龚玉梅,杨汉春.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