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实施措施及建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天存

作者: 郑天存;戴景瑞;马志强;邱军;邓士政;谷登斌;王天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早熟玉米;晚播小麦;黄淮海区域;籽粒机收;一年两熟制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6 年 6 卷 08 期

页码: 1-3+28

摘要: 针对黄淮海区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为整体提高该地区粮食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提出了通过晚播小麦10~15天,为玉米机收让出籽粒脱水时间,同时提出配套使用适宜机收籽粒的早熟、脱水快玉米新品种及栽培管理措施。通过制定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开展全方位协作攻关,进行小麦、玉米双机收品种筛选和培育,改进籽粒收获配套机械,开发配套烘干籽粒设备,并通过政府的农业扶持项目帮助产业升级,促进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全面提升。

分类号: S233.72`S233.73

  • 相关文献

[1]丘陵旱地一年两熟制条件下小麦、玉米阶段耗水量研究. 杨占平,薛毅芳,李保昌,史福刚,张新文. 2010

[2]一年两熟区农田机械化耕作循环生产模式及配套机具试验研究. 张辉辰,王惠新,李淼. 2010

[3]黄淮海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郭洪海,宫志远. 2011

[4]播种方式对河西走廊一年两熟制娃娃菜的影响. 朱少聪,王志伟. 2016

[5]秸秆还田方式对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轮作制农田土壤周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李新华,董红云,朱振林,杨丽萍,贾曦,郭洪海. 2019

[6]基于扩散理论的华北春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过程分析. 王金涛,董心亮,肖宇,刘青松,张冬梅,韩金玲,刘毅,高广瑞,刘占卯,孙宏勇. 2020

[7]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及其营养品质与毒素污染情况比较分析. 华晶忠,孟祥丽,鲁晓婷,刘笑笑,魏春雁. 2019

[8]山西中晚熟区春玉米宜粒收品种筛选试验. 姜春霞,杨柯,张冬梅,张伟,刘化涛,翟广谦,刘恩科. 2019

[9]东北籽粒机收玉米品种选育探讨. 于明彦,吴景彬,郭琦,刘小丹,任军,代玉仙,徐国良. 2020

[10]陇东旱塬区耐密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筛选. 张铠鹏,续创业,朱晓惠,王甲玺,党翼,张建军. 2020

[11]不同施氮水平对耐密宜机收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兰慧青,张向前,程玉臣,师晶晶,陈宣伊,步恒通,白东星,路战远,刘雅杰,陈丽荣. 2023

[12]不同生育期浇水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何井瑞,韩必荣,张明,张洪树,陈雪梅,刘海红,刘红,王伟中,杜小凤. 2017

[13]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及产量的影响.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赵竹,蔡海涛,李玮,陈欢. 2014

[14]47%异隆·丙·氯吡可湿性粉剂与常用茎叶处理药剂混用对晚播麦田杂草防效及小麦的安全性. 唐建明,朱锦磊,石旭旭,龚永辉,王红春. 2018

[15]秸秆还田下施氮量对稻茬晚播小麦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 石祖梁,顾东祥,顾克军,张传辉,张斯梅,于建光,杨四军. 2014

[16]晚播小麦优质高产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李若楠,张彦才,王丽英,陈丽莉,李科江,郑春莲. 2007

[17]淮北地区晚播小麦产量构成分析及抗晚播品种筛选研究.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赵竹,李玮,陈欢,张向前. 2015

[18]施氮和秸秆还田对晚播小麦养分平衡和产量的影响. 张姗,石祖梁,杨四军,顾克军,戴廷波,王飞,李想,孙仁华. 2015

[19]秸秆还田下晚播稻茬麦适宜施氮量研究. 石祖梁,张姗,孙仁华,张传辉,戴廷波,顾克军,杨四军. 2015

[20]早熟玉米新品种航天358选育及栽培技术. 范瑞,陈永欣,王早荣,王世荣,董立红,李文和.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