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酰芸苔素内酯对水稻减药控害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青超
作者: 李青超;赵秀梅;王立达;刘悦;兰英;刘洋;韩业辉;王连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丙酰芸苔素内酯;减药;控害;产量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ISSN: 1000-6400
年卷期: 2023 年 009 期
页码: 60-63
摘要: 为了明确丙酰芸苔素内酯对水稻减药控害和产量的作用,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丙酰芸苔素内酯常规用量、苯甲·嘧菌酯和溴氰虫酰胺常规用量和减量 30%共计 5 个处理,调查水稻稻瘟病叶瘟、纹枯病和水稻二化螟发生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测量水稻产量构成相关指标和产量.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 2 次喷施 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可提高水稻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同时减少苯甲·嘧菌酯和溴氰虫酰胺用量各 30%,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叶瘟、二化螟的防效分别为 73.5%、74.6%和 72.4%,产量为 7 302.7 kg/hm2.由此可知,喷施丙酰芸苔素内酯有助于稻田减药控害和增产.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丙酰芸苔素内酯施用浓度对水稻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李青超,赵秀梅,王立达,刘悦,兰英,刘洋,韩业辉,王连霞. 2023
[2]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 李青超,王立达,赵秀梅,刘悦,兰英,刘洋,韩业辉,王连霞. 2023
[3]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黄成亮. 2024
[4]四川稻茬小麦减肥减药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李朝苏,魏会廷,刘淼,李明,汤永禄. 2018
[5]马铃薯化肥农药双减绿色生产技术研究. 王真,林团荣,王伟,王玉凤,罗小波,姚彬. 2022
[6]黄淮海花生田主要害虫减药控害增效技术与效果评价. 曲春娟,谢明惠,薛明,赵海朋,梁景华,焦坤,曲明静. 2019
[7]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综防技术研究现状及21世纪展望. . 1998
[8]“九五”期间我国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显著. 曹雅忠,张东升. 2002
[9]生草模式对苹果园天敌及其调控苹果绣线菊蚜作用的影响. 李丽莉,门兴元,郭文秀,曲诚怀,曹洪建,丁荔,朱文君,曲在亮,李卓,吕素洪,宋莹莹,崔洪莹. 2021
[10]我国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现状和21世纪的发展展望. . 1998
[11]警惕3代黏虫发生;立即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 程云霞,江幸福,张蕾. 2013
[12]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13]太湖地区水稻产量、根圈土壤矿质态氮及氮素径流损失对氮肥的响应. 乔俊,汤芳,朱励军,颜廷梅,赵冬,王如海,杨林章. 2015
[14]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王秋菊,常本超,孙兵,高盼,刘峰,高中超. 2015
[15]平衡施肥对水稻金优527产量的影响. 宋兴香,张德平,杨晓芬,张中和,古雁滨,胡萍,陈正刚. 2009
[16]生物黑炭用量对赣东北双季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柳开楼,夏桂龙,李亚贞,余跑兰. 2015
[17]海洋生物有机肥对连粳7号水稻清洁生产效果研究. 杨波,秦德荣,周振玲,李健. 2012
[18]辽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徐正进,陈温福,韩勇,邵国军,张文忠,马殿荣. 2007
[19]贵州水稻品种适宜施氮量的初步研究. 李敏,姬广梅,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王学鸿,李树杏. 2014
[20]不同灌水量对水、早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邹桂花,梅捍卫,余新桥,刘鸿艳,刘国兰,李名寿,罗利军.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浅析"过紧日子"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洋
关键词:“过紧日子”;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
-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粳稻苗期耐冷QTL分析
作者:杨传铭;王立志;张喜娟;杨贤莉;王洋洋;侯本福;崔士泽;李青超;刘凯;马瑞;冯延江;来永才;李红宇;姜树坤
关键词:粳稻;高密度连锁图谱;苗期;耐冷;数量性状位点
-
基于表型性状分析蕙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作者:唐桂梅;李卫东;周宇霞;孔佑涵;肖晓玲;彭颖姝;张力;符红艳;刘洋;黄国林
关键词:蕙兰;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综合评价
-
穴盘苗夹取力学试验台设计与测试分析
作者:韩绿化;王琰;杜学武;许倩倩;马国鑫;刘洋;毛罕平
关键词:穴盘苗;移栽机;取苗机构;力学测试;脱盘力;提取力
-
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嫩单47的选育
作者:周超;王俊强;韩业辉;徐婷;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于运凯
关键词:玉米;嫩单47;选育;特征特性;早熟;高产
-
昆虫病原线虫优势品系筛选及其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研究
作者:刘洋;张玉烛;许隽;鲁湘;苗雪雪;段德勇;肖阳;盘毅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筛选;防治效果
-
圆斑星鲽雌性特异DNA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性别鉴定方法的建立
作者:郑卫卫;徐文腾;刘洋;陈亚东;杨涛;席晓晴;刘志鸿;徐东;秦搏;陈松林
关键词:圆斑星鲽;雌性特异DNA分子标记;遗传性别鉴定;基因组重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