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雨养区近15年小麦生产能力提升原因分析与技术对策——以西平县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耀丽

作者: 谢耀丽;张德奇;李向东;王汉芳;方保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豫南雨养区;气候;小麦生产;高产高效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3 年 18 期

页码: 32-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小麦生产能力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实现小麦生产水平年际间的稳定和持续提高,以西平县为例,通过对15年气象因子和小麦生产情况的系统分析,结合多年定位丰产高效栽培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近15年来豫南雨养区小麦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与气象因子变化和栽培技术的关系。结果表明,近15年来豫南雨养区小麦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主要因素是品种布局优化和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半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的产量潜力高399.6kg/hm2(增幅5.48%);0~10cm土壤水分含量覆盖比不覆盖和常规翻耕处理均高2.75个百分点,比旋耕3.2个百分点;通过防治蚜虫、赤霉病、纹枯病和叶枯病措施,产量分别提高7.7%、10.2%、5.2%和6.6%。因此,提出以合理品种布局和优化播期播量为基础,自然降水高效利用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为关键技术的豫南雨养区小麦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途径。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豫南雨养区小麦简耕覆盖高产高效技术创新与应用. 李向东,张德奇,王汉芳,吕凤荣,邵运辉,方保停,岳俊芹,谢耀丽,周广有. 2012

[2]豫南雨养区周年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李向东,季书勤,张德奇,郭瑞,王汉芳,吕凤荣. 2011

[3]轮耕对豫南雨养区夏玉米叶片衰老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顾顺芳,王振华,张新,张前进,郭书亚,张权,焦念元,尹飞,付国占. 2013

[4]耕作方式对豫南雨养区土壤微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张德奇,岳俊芹,李向东,王汉芳,邵运辉,方保停,杨程,秦峰,马富举,时艳华,陈远凯,程红建. 2016

[5]湖北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 敖立万,李梅芳. 2000

[6]连云港市小麦生产的回顾与展望. 王龙,石祖俊,李筠. 2003

[7]小麦综合比较优势时空特征动态变化研究. 朱泽生,孙玲. 2006

[8]对一九九二年小麦生产的几点意见. 喻莉明. 1991

[9]山西省小麦研究现状及展望. 张定一,卫云宗,王石宝. 2006

[10]硅肥运筹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王志春. 2013

[11]山西省小麦生产现状及建议. 刘虎林,刘志玲. 2016

[12]用于麦田的高科技产品-麦丰. 程爱华,徐维林. 1996

[13]江苏省小麦综合比较优势时空特征动态变化研究. 孙玲,朱泽生. 2006

[14]新疆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与措施. 李寿山,赵奇,陈兴武,郭文超,马兴旺,马建荣. 2007

[15]山西省小麦生产时空变化分析——2005—2018年. 裴自友,程天灵,温辉芹,李雪,王宏兵,张立生. 2020

[16]2008-2018年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与育种概况. 赵丽娟,宋维富,车京玉,杨雪峰,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 2019

[17]孝感市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破解对策. 乐菊,陈跃,王记安,王江侠,李拥军,胡科,刘丹. 2015

[18]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鲁清林. 2013

[19]中国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发展战略探讨.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杨万深. 2013

[20]我国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小麦生产能力的思考. 赵俊晔,于振文.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