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秸秆还田下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郝永会
作者: 郝永会;靳海洋;闫雅倩;李向东;郑飞;岳俊芹;张德奇;方保停;杨程;程红建;李春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秸秆还田;追氮量;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9-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长期秸秆还田且基施足量氮肥(150 kg/hm~2)条件下研究拔节期不同追氮量[0 kg/hm~2(N150)、37.5 kg/hm~2(N150+37.5)、75 kg/hm~2(N150+75)、112.5 kg/hm~2(N150+112.5)和150 kg/hm~2(N150+150)]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协同实现较高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追氮量,以期为秸秆还田下冬小麦氮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冬前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0+75和N150+112.5处理下较高。花前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花后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不追氮(N150)和低追氮量(N150+37.5、N150+75)处理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与转运率总体上均显著高于高追氮量(N150+112.5、N150+150)和不施氮(N0)处理;花前氮素转运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在N150+150处理达到最大值,但其花前氮素转运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仅基施氮150 kg/hm~2处理相比,拔节期追氮37.5~150 kg/hm~2增加籽粒产量10.45%~33.64%。随着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0+112.5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N150、N150+37.5、N150+75、N150+150处理提高30.85%~33.64%、15.04%~20.99%、6.62%~11.07%、7.35%~7.81%;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直线下降,N150+75与N150+112.5处理间差异总体上不显著。综上,拔节期追施氮肥有利于增加冬小麦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但过量追氮导致花前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率大幅降低,产量增加效应减小,氮肥利用效率大幅降低;在长期秸秆还田基施氮150 kg/hm~2条件下,拔节期追氮112.5 kg/hm~2有利于协调冬小麦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同时拟合分析发现,拔节期追氮107.81~139.50 kg/hm~2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氮肥底追比例及施硫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 赵广才,石书兵,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郭明明,张红,张兴卫. 2017
[2]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杂交中稻‘中浙优1号’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彭春瑞,刘光荣,邱才飞,邵彩虹,陈先茂,谢江,邓国强,杨震,马国辉,刘键,任天志. 2011
[3]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 廖萍,刘磊,何宇轩,唐刚,张俊,曾勇军,吴自明,黄山. 2020
[4]秸秆还田下化肥减施对苏北地区水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晏军,王伟义,李斌,李亚芳,蒋润枝,沈明晨,王春云,崔必波. 2021
[5]化肥减量配施缓释肥对单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黄益孝,周家昊,陈照明,王强,马军伟,叶静. 2024
[6]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层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解占军,韩瑛祚,何志刚,王秀娟. 2023
[7]刈割后施氮对冬小麦再生植株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王丹丹,王玉平,沈禹颖,冯成庸. 2015
[8]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对喷灌施肥均匀性的响应. 李久生,李蓓,宿梅双,饶敏杰. 2005
[9]限水灌溉下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宁东峰,李志杰,孙文彦,马卫萍,黄绍文,赵秉强. 2010
[10]限水灌溉下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宁东峰,李志杰,孙文彦,马卫萍,黄绍文,赵秉强. 2010
[11]垄作结合一次性施肥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连延浩,杜飞波,薛博,王志强,任永哲,林同保,李森. 2023
[12]应用~(15)N研究烤烟对饼肥氮素的吸收利用规律. 苏帆,付利波,陈华,尹梅,洪丽芳,王毅,杨跃,瞿兴. 2008
[13]氮肥后移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及品质的影响. 马兴华,管恩森,王永,鹿莹,张本强,张忠锋. 2018
[14]作物氮素吸收与利用研究进展. 康林玉,赵激,陈娟,刘周斌. 2018
[15]追氮量对不同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 丰明,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马少康,杨桂霞. 2009
[16]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及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贾春林,郭洪海,袁奎明,杨秋玲,隋学艳,张勇,樊庆琦. 2010
[17]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陈欢,曹承富. 2014
[18]玉米秸秆添加量对温室土壤氨挥发及辣椒氮素吸收的影响. 吴红艳,于淼,高晓梅. 2022
[19]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胡志华,金千瑜. 2015
[20]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李本荣,文顺元,王伯仁,黄晶.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衣壳蛋白潜在乙酰化位点在马铃薯Y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姬丽云;魏新钰;周令希;王凤龙;田延平;李向东
关键词:
-
耕作方式对旱作区麦-玉轮作体系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作者:方保停;李友军;闫广轩;李向东;任开明;胡川;周起辉;董誓言;赵凯男;黄明;程红建
关键词:耕作方式;旱地麦-玉轮作;小麦;氮素利用;硝态氮残留
-
江苏省夏玉米新品种苏科玉218选育研究
作者:郑飞;孔令杰;孟庆长;崔亚坤;刘瑞响;张美景;袁建华;陈静;陈子恒;赵文明;陈艳萍
关键词:玉米;育种;苏科玉218
-
油棕果实发育和采后脂肪酸合成转录代谢差异分析
作者:吴秋妃;杨程;张淑岩;韦露;冯美利;李睿;周丽霞;曹红星
关键词:油棕;游离脂肪酸;合成;转录组学;代谢组学
-
鲜食糯玉米杂交种对花粒期高温的响应及耐高温性评价
作者:赵文明;崔亚坤;张美景;孔令杰;郑飞;孟庆长;刘瑞响;袁建华;陈艳萍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花粒期;高温胁迫;耐高温系数;综合评价
-
施氮对郑麦366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素瑜;岳俊芹;李向东;靳海洋;任德超;杨明达;邵运辉;王汉芳;方保停;张德奇;时艳华;秦峰;程红建
关键词:小麦;氮肥;光合速率;产量;氮肥偏生产力
-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
作者:宋晓;张珂珂;岳克;岳艳军;张歆玥;黄绍敏;郭腾飞;郭斗斗;张水清;李向东;丁世杰;杨程
关键词:小麦;高产;氮高效;氮低效;籽粒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