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创制有限花序新种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涂玉琴

作者: 涂玉琴;汤洁;张洋;辛佳佳;涂伟凤;姬红利;戴兴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新种质;GISH分析;细胞遗传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74-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远缘杂交是作物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甘蓝型油菜(2n=38,AACC)与埃塞俄比亚芥(2n=34,BBCC)的种间杂交获得了形态属于两亲本中间型的杂种F_1,且表现埃塞俄比亚芥的有限花序特性。该杂种具有预期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36,ABCC),GISH分析显示含有8条B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终变期的花粉母细胞中出现多种染色体配对构型,在后期Ⅰ染色体分离多以17∶19分离为主,但在后期Ⅰ及后Ⅱ期均出现大量的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导致花粉败育。将该杂种与亲本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连续回交,获得有限花序的后代材料BC_5F_1,其他形态特征与中双11类似,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恢复至2n=38,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也正常;GISH分析虽检测到少数B染色体组信号,但没有整条的染色体。利用46对B基因组特异引物对有限花序杂种及后代材料进行SSR扩增,发现在杂种F_1及部分BC_5F_1植株中都能检测到B基因组特异带,表明有埃塞俄比亚芥B基因组遗传成分的导入。所创建的有限花序新品系为油菜的遗传改良和选育适于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提供新材料。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基于极端混合池(BSA)全基因组重测序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基因定位. 张尧锋,张冬青,余华胜,林宝刚,华水金,丁厚栋,傅鹰. 2018

[2]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初探. 李开祥,陈翠萍,贾永鹏,杜德志. 2021

[3]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新品种. 李开祥,杜德志. 2023

[4]359份甘蓝型油菜品系有限花序位点鉴定. 吕诗颖,朱雪冰,李开祥,杜德志. 2023

[5]印度蔊菜与无瓣蔊菜形态变异特征的比较及分类关系. 涂伟凤,张洋,汤洁,涂玉琴,辛佳佳,姬红利,张南峰,张弢. 2019

[6]Z6/陕7859胚培养再生植株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与易位系选育. 林志珊,辛志勇,张增艳,马有志,陈孝,徐惠君,杜丽璞,钱幼婷. 1999

[7]大白菜与紫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乔海云,李菲,张淑江,章时蕃,张慧,孙日飞. 2012

[8]印度蔊菜(Rorippa indica)有丝分裂进程观察与核型分析. 涂伟凤,张洋,汤洁,涂玉琴,辛佳佳,姬红利,张南峰,张弢. 2018

[9]甘薯辐射和航天诱变育种后代材料的观察与种质筛选. 吴问胜,程春明,王瑞珍,黄志勇,李澍,肖平义. 2008

[10]水稻偏粳型广谱性强恢复系种质GR38的创新和评价. 黎坤爱,陆岗,农保选,李丹婷,赵艳红. 2006

[11]枸杞属一份野生新种质的描述. 安巍,王亚军,巫鹏举,秦垦. 2014

[12]水稻多抗性新种质湘早籼3号及HA79317-4. 侯小华,魏子生. 2008

[13]多倍体水稻及其潜在价值. 孙梅元,邓启云. 2001

[14]利用SPAD-502叶绿素计筛选大麦高光效新种质. 刘志萍,巴图,吕二锁,郭呈宇,张凤英,徐寿军. 2017

[15]低温胁迫下2个红掌新种质的耐寒性鉴定. 李心,杨柳燕,张栋梁,陈敏敏,王桢,许俊旭,张永春. 2019

[16]棉花种间杂交新品系及新种质的育成. 梁理民,王增信,刘有良,党银侠,王远,胡芸生,梁正兰,姜茹琴,钟文南,牛永章. 2003

[17]橡胶树新种质抗寒性综合评价. 胡彦师,蔡海滨,安泽伟,华玉伟,方家林,黄华孙. 2012

[18]高纯度育种技术培育寒地水稻新种质研究. 黄翠. 2017

[19]一份富铁栽培稻新种质的发现. 李晨,涂从勇,刘军,潘大建,周汉钦,范芝兰. 2004

[20]早熟优质多抗粳稻新品系的选育. 吕彬.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