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中南地区稻田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晓赟

作者: 冯晓赟;万鹏;李洁;赖欣;张贵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土壤固碳量;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效应

期刊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ISSN: 2095-6819

年卷期: 2016 年 06 期

页码: 508-517

摘要: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是影响稻田土壤固碳潜力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农作措施。通过研究油菜秸秆全量还田并配合施入不同量氮肥(150、225、300 kg·hm~(-2)和375 kg·hm~(-2))对稻田土壤固碳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评估综合增温潜势,对分析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固碳效果有重要作用。结果表明,与单施氮肥和单施秸秆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显著增加土壤固碳量,秸秆配施氮肥处理固碳量最高值为147.74 kg·hm~(-2),比单施氮肥处理平均高出38%。在降低温室效应方面,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配施氮肥处理显著降低N_2O的累积排放量;与单一秸秆还田处理相比,秸秆配施氮肥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降低CO_2的累积排放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CH_4的排放。秸秆配施氮肥处理的温室气体强度和综合温室效应分别为0.372、5 394.22 kg CO_2-eq·hm~(-2),显著低于单施氮肥处理的0.630、9 339.94 kg CO_2-eq·hm~(-2),以及单一秸秆还田处理的0.816、9 872.2 kg CO_2-eq·hm~(-2),因此,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缓净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

分类号: S141.4`S143.1

  • 相关文献

[1]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徐建明,王艳红,刘忠珍,郑小东. 2024

[2]秸秆还田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程子珍,范先鹏,余延丰,吴茂前,熊桂云,张富林,刘冬碧,夏颖,张志毅. 2021

[3]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交换及其综合增温潜势. 闫翠萍,张玉铭,胡春胜,董文旭,王玉英,李晓欣,秦树平. 2016

[4]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马小婷,隋玉柱,朱振林,王勇,李新华. 2017

[5]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 李新华,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郭洪海. 2015

[6]秸秆还田和氮肥减施对滨海盐渍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戴相林,刘雅辉,孙建平,赵子婧,左永梅,耿雷跃,张俊娥. 2023

[7]增氧对不同秸秆还田稻田田面水养分动态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胡锦辉,薛利红,钱聪,薛利祥,曹帅. 2023

[8]反刍动物生产与碳减排措施. 李胜利,金鑫,范学珊,黄文明,曹志军. 2010

[9]反刍动物生产与碳减排措施. 李胜利,金鑫,黄文明,曹志军. 2010

[10]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研究综述. 邵美红,孙加焱,阮关海. 2011

[11]新型森林碳汇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设计. 郗希,李超. 2018

[12]基于LCA的不同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及温室效应研究. 耿川雄,任家兵,马心灵,龙光强,鲁耀,汤利. 2020

[13]饲粮营养调控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孙福昱,南雪梅,唐志文,蒋林树,熊本海. 2018

[14]天然植物调控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 刘树军,何峰,万里强,李向林. 2010

[15]中国中南部双季稻栽培CH_4和N_2O排放特征及其环境成本评估. 沈建凯,贺治洲,尹明,谢振宇,郑华斌,黄璜. 2014

[16]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海南岛气候变化的影响. 陶忠良,周兆德,何春生,高学杰. 2002

[17]水稻机械化播栽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张岳芳,陈留根,张传胜,杨洪建,盛婧,朱普平,郑建初. 2015

[18]保护性耕作下双季稻农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张海林,李琳,陈阜,黄凤球. 2008

[19]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晒塘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分析. 朱林,车轩,刘晃,刘兴国,时旭,杨家朋,王小冬,顾兆俊,程果锋,朱浩. 2016

[20]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董文军,来永才,孟英,唐傲,张喜娟,冷春旭.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