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作物与青贮玉米间作对混合饲草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小玉

作者: 梁小玉;季杨;胡远彬;易军;张靓;姚茂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豆科作物;青贮玉米;间作;生产性能;品质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3 年 12 期

页码: 158-1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种豆科作物与不同品种青贮玉米间作对混合饲草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探索适宜四川农区及类似生态区青贮玉米和豆科作物间作模式。本研究设置青贮玉米(3个品种)、豇豆、四季豆和拉巴豆6个单作模式,以及3个品种青贮玉米分别与豇豆、四季豆和拉巴豆间作的9个种植模式,共计1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地当量比、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间作优势,紧凑型玉米间作处理增产率和土地当量比值高于平散型和半紧凑型间作处理,A2B3增产率和土地当量比值最高,分别达到79.01%和2.68;与单作比较,间作处理对青贮玉米株高、茎粗、绿叶数、全株产量以及豆科作物产量均无显著影响;混合饲草粗蛋白、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及干草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单作青贮玉米;豆科作物对间作总产量贡献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四季豆﹥豇豆﹥拉巴豆,对营养品质贡献则反之;15个处理中,A2B1干草产量最高,为29 485 kg/hm~2,其次为A1B1,为28 677 kg/hm~2。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消化率,A1B1为最佳推广种植模式。

分类号: S513`S548

  • 相关文献

[1]喀斯特地区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价. 童成昊,周文章,莫本田,陆龙超,邓似辰,秦杨,李干洲,徐龙鑫,武俊达. 2023

[2]灌溉模式与种植方式对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董姗,王皓,贾倩民,常生华,ShahzadAli,刘永杰,张程,侯扶江. 2020

[3]禾豆间作与施氮对河西地区青贮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张海星,常生华,贾倩民,周大梁,张程,刘永杰,李红,侯扶江. 2021

[4]种植方式与施氮对西北旱区饲草作物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魏正业,张海星,石薇,常生华,张程,贾倩民,侯扶江. 2022

[5]不同豆科作物与燕麦间作对燕麦产量、光合特性和根际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的影响. 冯晓敏,胡跃高,张卫建,曾昭海. 2015

[6]甘蔗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对甘蔗植株内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肖健,陈思宇,孙妍,杨尚东,谭宏伟. 2021

[7]种植密度和间作豆科牧草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 赵海明,游永亮,武瑞鑫,翟兰菊,宋凤格,李源. 2020

[8]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4份青贮玉米品种的生产性能. 田宏,熊海谦,熊军波,张鹤山,蔡化,刘洋. 2015

[9]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含非洲种质青贮玉米的评价. 张士龙,贺正华,黄益勤,万正煌,焦春海. 2016

[10]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含非洲种质青贮玉米的评价简. 张士龙,贺正华,黄益勤,万正煌,焦春海. 2016

[11]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26个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 杨秀芳,陈玲玲,乌艳红,娜日苏,吕宁,梁庆伟. 2012

[12]8个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李必圣,熊军波,叶启兵,朱爽爽,尹晓黎,伍万宏,黄祥春,孙晓杰. 2018

[13]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游永亮,李源,赵海明,武瑞鑫,李建明,刘贵波,杨志敏. 2021

[14]不同青贮饲料对肉牛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马培杰,李亚娇,吴佳海,牟琼,李娟,舒健虹,罗天琼,蔡璐,韩永芬. 2020

[15]几种青贮玉米及高丹草品种的生产性能比较. 程云辉,丁成龙,周卫星,张俊,王守才,史纪锁. 2006

[16]青贮甜高粱替代青贮玉米对羔羊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 王宏博,李维红,杨晓玲,高雅琴,席斌. 2020

[17]宁夏固原地区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研究. 侯湃,陈彩锦,张静妮,范龙,丁旺. 2021

[18]海河平原区引进青贮玉米品种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评价. 柳斌辉,赵海明,游永亮,李源,刘贵波,张文英,翟兰菊. 2016

[19]南方农区青贮玉米品种适应性及生产性能比较. 程云辉,张俊,丁成龙,钱勇,钟声. 2007

[20]吴忠市红寺堡区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马晓霞,王晓春,梁小军.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