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碳足迹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金根
作者: 刘金根;杨通;冯金飞
作者机构: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碳足迹;生产规模;温室气体
期刊名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ISSN: 1673-4831
年卷期: 2021 年 37 卷 008 期
页码: 1041-10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明稻-虾(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碳足迹大小及其构成特征,对促进稻-虾综合种养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碳足迹理论系统分析稻-虾生产模式碳足迹产生及其构成,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虾生产模式下单位面积碳足迹为7859 kg·hm-2(以CO2当量计,全文同),介于稻-麦(10650 kg·hm-2)和单季稻生产模式(5483 kg·hm-2)之间;单位产值和单位利润碳足迹分别为0.11和0.26 kg·元-1(以CO2当量计,全文同),分别比稻-麦和单季稻生产模式降低64.26%、60.65%和67.37%、45.02%.与稻-麦相比,稻-虾生产模式显著降低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无显著性差异;与单季稻相比,稻-虾生产模式显著提高间接碳排放,对直接碳排放无显著影响.稻-虾生产模式下,碳足迹大小与虾产量、产值和利润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在碳足迹为7458、7855和7363 kg·hm-2时能够分别获得产量、产值和利润最大化.生产规模对稻-虾生产模式碳足迹具有显著影响,小规模(<5.00 hm2)和大规模(>20.00 hm2)生产有利于降低碳足迹、提高产值和利润.总之,相对于传统稻田生产方式,稻-虾生产模式能够有效减排增效,但应关注碳足迹与经济效益之间的权衡点,促进稻-虾生产模式的绿色高效发展.
分类号: S344.1%S511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饲料蛋白含量对稻-黄颡鱼共作模式气态氮排放、黄颡鱼生长和氮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王梦杰;吴俊男;刘耀斌;徐春春;冯金飞;李凤博;方福平
关键词:稻-黄颡鱼共作;饲料蛋白含量;N2O排放;NH3挥发;生长
-
当前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战略对策
作者:徐春春;纪龙;李凤博;冯金飞;方福平
关键词:水稻产业;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技术智能化;精准生产;绿色技术集成创新;轻简型高产技术;高质量发展
-
投喂率对稻-黄颡鱼共作系统气态氮散失和饲料氮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吴俊男;鲍婷;王梦杰;李凤博;冯金飞;方福平
关键词:稻鱼共作;黄颡鱼;投喂率;N2O排放;氨挥发
-
作物-鱼共作对淡水养殖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作者:鲍婷;王梦杰;吴俊男;刘耀斌;李凤博;冯金飞;方福平
关键词:作物-鱼共作系统;N2O排放特征;功能基因;氮污染
-
耕作方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剖面CH4和N2O分布特征的影响
作者:杨通;吴俊男;鲍婷;李凤博;冯金飞;周锡跃;方福平
关键词:双季稻;土壤剖面;时空分布;温室气体;田面水
-
饲料分解对不同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者:宣雄智;李文嘉;李绍钰;魏凤仙;徐彬;王树启;刘金根
关键词:养殖水体;饲料残饵;水质;浮游植物;可培养细菌
-
藻类在猪和鸡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宣雄智;李文嘉;李绍钰;魏凤仙;徐彬;刘金根
关键词:藻类;猪;鸡;生长;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