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剑叶形态与稻米粒形QTL分析及相应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的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邵高能

作者: 邵高能;唐绍清;罗炬;焦桂爱;唐傲;胡培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重组自交系;数量性状座位;剩余杂合体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09 年 7 卷 01 期

页码: 16-2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利用D50/HB277衍生的由190个株系组成的F7重组自交系群体,在杭州和海南两种环境条件下对剑叶形态及稻米粒形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控制上述性状29个QTL,分布于除第2和第11染色体以外的其它所有染色体,其中6个QTL在两种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且贡献率大于10%。第1、4和7染色体分别存在控制剑叶面积、剑叶宽度及稻米粒形等性状且贡献率较大的QTL区间,同时在上述区间还存在控制其它多个性状,表现为QTL成簇分布,并以此筛选了3个剩余杂合体,作为相关基因遗传分解、精细定位、克隆及分子设计育种的候选区域。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一个控制水稻株高QTL qPH3的遗传分析. 罗炬,邵高能,魏祥进,陈明亮,唐绍清,焦桂爱,谢黎虹,胡培松. 2012

[2]一个控制水稻株高QTLqPH3的遗传分析. 罗炬,邵高能,魏祥进,陈明亮,唐绍清,焦桂爱,谢黎虹,胡培松. 2012

[3]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株高及产量性状QTL的分解. 占小登,樊叶杨,程式华,庄杰云,曹立勇. 2008

[4]应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定位水稻粒重粒形QTL. 朱安东,孙志超,朱玉君,张荟,牛小军,樊叶杨,张振华,庄杰云. 2019

[5]水稻第1染色体短臂粒长和粒宽QTL的精细定位. 余守武,樊叶杨,杨长登,李西明. 2008

[6]应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的近等基因系分解水稻产量性状QTL. 杜景红,樊叶杨,王磊,庄杰云. 2008

[7]水稻胚芽鞘长度与抗旱性的关系及QTL定位. 胡颂平,杨华,邹桂花,刘鸿艳,刘国兰,梅捍卫,蔡润,李名寿,罗利军. 2006

[8]排除主效作用下水稻产量性状QTL的检测. 刘文强,吴建利,贺浩华,庄杰云. 2011

[9]水稻米粒延伸性QTLs定位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王淑珍,舒庆尧,包劲松,夏英武. 2005

[10]水稻穗芽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陈海生,陶龙兴,王熹,黄效林,庄杰云,郑康乐. 2006

[11]稻米蒸煮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邵高能,唐绍清,焦桂爱,罗炬,唐傲,胡培松. 2009

[12]不同供水条件下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沈波,庄杰云,樊叶杨,蒋靓,郑康乐. 2007

[13]不同供水条件下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沈波,庄杰云,樊叶杨,蒋靓,郑康乐. 2007

[14]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形态和生理特性的QTL定位. 童汉华,梅捍卫,邢永忠,曹一平,余新桥,章善庆,罗利军. 2007

[15]水稻粒重粒形QTL的定位及qTGW1.2/qGL1.2的验证. 杜成兴,张华丽,戴冬青,吴明月,梁敏敏,陈俊宇,马良勇. 2021

[16]水稻第1染色体千粒重QTL的遗传分解. 余守武,杨长登,樊叶杨,庄杰云,李西明. 2008

[17]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谷壳硅含量QTL的分解. 吴季荣,范方军,杜景红,樊叶杨,庄杰云. 2010

[18]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株高QTL qPH6-1的精细定位. 鲍钱江,樊叶杨,於卫东,陈忱,范方军,杜景红,庄杰云. 2009

[19]水稻硅含量QTLqHUS6.1的精细定位. 龚俊义,吴季荣,王凯,樊叶杨,庄杰云. 2010

[20]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两个粒数QTL的分解与验证. 龚俊义,杜景红,樊叶杨,吴季荣,张克勤,庄杰云.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