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纪海静

作者: 纪海静;蒋临正;常伟伟;杨彩霞;陈坤琳;王慧利;仲跻峰;徐银学;邢光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程序性坏死;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030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151-1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是否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方法]采集健康和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炎性相关因子基因(IL-1β、IL-6、TNF-α)和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RIPK3、RIPK1)、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基因(MLKL)和Caspase8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LKL和磷酸化MLKL蛋白(p-MLKL)表达。[结果]程序性坏死标记蛋白MLKL在乳腺炎乳腺组织中表达;IL-1β、IL-6、TNF-α和RIPK1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01),RIPK3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Caspase8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01);MLKL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p-MLKL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根据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可以推断出在乳腺炎乳腺组织中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

分类号: S858.23

  • 相关文献

[1]奶牛乳腺炎的细菌学研究. 马保臣,牛家华,高玉君,秦卓明,柴同杰,李建基,王春璈. 2005

[2]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纤连蛋白结合蛋白配基结合区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马保臣,秦卓明,董玉兰,柴同杰,袁小远. 2008

[3]奶牛隐性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体细胞数及酶的相关性研究. 马保臣,秦卓明,李建基,王春璈,柴同杰. 2006

[4]奶牛乳腺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肖连明,聂玉霞,项开合. 2007

[5]山西省奶牛乳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武守艳,董春光,韩文儒,杨丽华,刘文俊,陈剑波,韩一超. 2018

[6]复合植物提取物对乳腺炎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宋洁,王丽芳,张腾龙,郭晨阳,钟华晨,张三粉,黄洁. 2020

[7]中草药防治奶牛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王学红,王作信,梁剑平,华兰英,刘宇. 2009

[8]奶牛乳腺炎抗性相关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杨岳,王长法,黄金明,仲跻峰,石放雄. 2010

[9]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毒力相关因子. 吴富鑫,熊本海,童津津,蒋林树. 2020

[10]微生态在奶牛乳腺炎疾病防控中的应用. 张国权,王国艳. 2018

[11]奶牛乳腺炎对奶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杨丽华,邱建东,董春光,韩文儒,陈剑波. 2016

[12]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孙涛,武泽轩,王玲玲,王洪梅,杨宏军,何洪彬. 2011

[13]乳腺炎奶牛血液常规指标的变化. 杨丽华,武守艳,董春光,韩文儒,陈剑波,邱建东. 2016

[14]山西省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调查研究. 武守艳,韩一超,陈剑波,雷宇平,杨丽华,董春光,王志宇,刘晓妮,白原生. 2013

[15]影响奶牛乳腺炎抗性的遗传因素. 王洪梅,王长法,李秋玲,侯明海,李建斌,仲跻峰. 2009

[16]奶牛乳腺炎病原学比较研究. 杨宏军,高运东,杨少华,仲跻峰,赵宏坤. 2008

[17]蜂胶防治奶牛乳腺炎研究进展. 欧爱群,赵必安,李江红,王凯,彭文君. 2020

[18]壳聚糖在奶牛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孙铭维,童津津,张华,杨德莲,张婕,蒋林树,熊本海. 2018

[19]奶牛乳腺健康与乳中体细胞数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詹经纬,童津津,熊本海,蒋林树. 2021

[20]多重PCR检测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酵母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马保臣,秦卓明,蔡玉梅,董玉兰,柴同杰.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