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荔枝园间作热带豆科牧草试验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军

作者: 唐军;何华玄;易克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豆科牧草;荔枝园;间作;显著性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07 年 24 卷 01 期

页码: 36-3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通过在荔枝Litchi chinensis园中间作8个不同豆科牧草品种的3年试验,结果表明:8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cv.GC1480间作鲜草平均产量居最高,达到15 400 kg/hm2;平托落花生Arachispintol对荔枝的茎围增长促进作用最强,达到11.0 cm,82号柱花草达到了10.7 cm,这些豆科牧草间作对荔枝茎围影响差别不显著;对荔枝冠幅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有钩柱花草S.hamatacv.Verano冠幅达到5.866 7 m2,其次为爪哇葛藤Pueraria phaseoloides,达到5.733 3 m2;对荔枝花梢影响与55号柱花草S.guianensiscv.CIAT1044呈极显著差异,82号柱花草达到34.6簇,其次是爪哇葛藤,达到30.5簇,均优于55号柱花草。

分类号: S667.1`S54

  • 相关文献

[1]主要作业参数对单船中层拖网性能的显著性分析. 冯春雷,黄洪亮,陈雪忠. 2007

[2]湖南省野生莼菜原生环境调查. 董佳伟,汪端华,刘周斌,杨建国,陈天鑫,吴双花,李倩,刘英. 2025

[3]玉林市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状况分析与评价. . 2014

[4]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热带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魏志远,冯焕德,王华. 2017

[5]近红外光谱预测土壤钾、钙、镁与阳离子交换量研究. 李丹,陈水森,陈修治,彭智平. 2011

[6]广东荔枝园土壤供肥特性研究. 杨苞梅,姚丽贤,李国良,何兆桓,周修冲,周昌敏,涂仕华. 2008

[7]荔枝园不同耕作模式土壤表层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张惠云,魏团仁,高贤玉,吕玉兰,罗心平. 2010

[8]海南中西部荔枝园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魏志远,孙娟,李松刚,王登峰,漆智平. 2013

[9]几种豆科决明属(Chamaecrista spp.)牧草喂兔效果研究. 应朝阳,黄秀声,黄毅斌,方金梅,陈恩. 2003

[10]山地豆科牧草草粉对兔肉品质影响效果研究. 黄秀声,应朝阳,翁伯琦,黄毅斌,郑仲登. 2009

[11]植物单宁及其对牧草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Ⅲ.单宁对牧草品质和反刍动物养殖的影响. 潘伟彬,黄毅斌. 2008

[12]黄土高原4种豆科牧草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 谢田玲,沈禹颖,邵新庆,高崇岳. 2004

[13]黄土高原4种豆科牧草生产性能及根系发育特征. 张建全,张吉宇,王彦荣,李竣成. 2013

[14]物种多样性对豆科牧草功能特征的影响. 张灵菲,魏斌,郝敏,葛庆征,傅华,张卫国,江小雷. 2012

[15]植物病害对中国豆科牧草及家畜生产的影响. 闫智臣,古丽君,李应德,段廷玉. 2019

[16]优良豆科牧草——东方山羊豆的研究与利用. 沈禹颖,张自和,谢田玲. 2003

[17]豆科牧草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草种建植试验. 李亚娇,马培杰,孟军江,韩永芬,熊先勤,龙忠富,张荣发,全贵阳,蔡大明. 2018

[18]18个豆科牧草品种在贵州地区的引种试验. 李亚娇,马培杰,韩永芬,熊先勤,龙忠富,孟军江,蔡大明,张荣发,全贵阳. 2018

[19]利用禾草隔离技术防控鼢鼠危害豆科人工草地的研究. 魏代红,张卫国,王莹,卫万荣. 2017

[20]三株优良促生菌的16S rDNA序列初探. 李显刚,姚拓,舒键虹,高巍.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