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麻行间间种平托花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葛利芳

作者: 葛利芳;李静;刘萍;黄兆雪;谭施北;吴伟怀;陈涛;黄兴;易克贤;陈河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剑麻;土壤微生物;间作;土壤改良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1613-16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究间作平托花生还田后剑麻行间间作平托花生对剑麻园土壤质量的影响,对剑麻单作与间作平托花生进行大田实验,研究其不同种植模式的养分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状况,以期为剑麻园剑麻轻简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间作后门水平细菌群落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肠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在门水平上,间作显著提高了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和罗兹菌门的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以及RDA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主要受pH、TN、SOM、NO3--N的影响。根据Tax4Fun细菌功能预测表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膜运输、翻译、复制与修复和能量代谢功能群为两种模式的主要功能群。利用FunGuild微生态工具进行功能预测表明,间作后植物病原-土壤腐生-木质腐生真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得到了显著提升。间作平托花生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了细菌群落的脂质代谢和遗传信息处理能力,并且增加了病原型、腐生型和地衣型真菌类群,显著改善剑麻单作土壤质量,有助于剑麻的健康生长,为剑麻园剑麻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号: S563.8%S565.2%S154.3

  • 相关文献

[1]南疆土壤线虫及微生物对枣树与绿豆间作种植方式的响应. 白鹏华,刘奇志,张林林,刘艳斌. 2015

[2]茶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韦锦坚,覃潇敏,农玉琴,骆妍妃,陆金梅,陈远权,韦持章. 2021

[3]茶树/大豆间作对茶树土壤和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 . 2019

[4]鼠茅草间作对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陈义勇,黎健龙,周波,吴小敏,崔莹莹,冯少茂,胡海涛,唐劲驰. 2023

[5]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间作猫豆对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毛莲英,李海碧,桂意云,张荣华,杨荣仲,周会,韦金菊,刘昔辉. 2021

[6]间作紫苏对猕猴桃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初探. 高宁,王文华,温贺,商志伟,杨森,张恒,邹乙菲,秦嘉浩. 2024

[7]间作豆类作物对大樱桃生长和土壤特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牛宇,薄晓峰,秦作霞,蒙秋霞. 2019

[8]不同间作模式对温室连作番茄产量、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 张海春,张浩,胡晓辉. 2016

[9]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赵春梅,王文斌,薛欣欣,张永发,任常琦,罗雪华,吴晓霜. 2024

[10]桑树间作大豆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邓文,胡兴明,于翠,叶楚华,李勇,熊超,杜寒. 2015

[11]不同种植模式对香蕉根区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王丽霞,井涛,殷晓敏,苏璐,王必尊,李敬阳,何应对. 2020

[12]浅析剑麻栽培技术. 习嘉民,谭施北,郑金龙,习金根. 2019

[13]剑麻H.11648叶片高产优选单株的鉴定与评价. 黄显雅,金刚,何如,覃旭,吴密,覃剑峰,彭欣怡,陈涛. 2020

[14]3种生防真菌对剑麻茎腐病病菌黑曲霉的抑制效果. 黄雪兰,李菊馨,周海兰,谢红辉. 2019

[15]剑麻EST-SSR在丝兰麻和中美麻中的通用性分析. 张燕梅,李俊峰,鹿志伟,杨子平,周文钊. 2021

[16]剑麻多倍体诱导及鉴定. 张世清,陈河龙,刘巧莲,高建明. 2019

[17]剑麻斑马纹病研究进展. 张燕梅,赵艳龙,周文钊. 2016

[18]3个品种剑麻抗旱生理指标比较及抗旱性评价. 王春雪,纪中华,李纪潮,潘志贤,岳学文,闫帮国,易克贤. 2014

[19]山地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陈禄,谭施北,习金根,陈河龙,阮耀礼,方石桂,吴伟怀,郑金龙,黄兴,梁艳琼,贺春萍,易克贤. 2019

[20]H.11648麻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张世清,易克贤,郑金龙,陈河龙,刘巧莲,高建明.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