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法在即食杏鲍菇评价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翁敏劼

作者: 翁敏劼;陈君琛;赖谱富;沈恒胜;杨艺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即食杏鲍菇;感官品质;模糊数学;仪器分析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6 年 31 卷 03 期

页码: 293-296

摘要: 为了有效改善即食杏鲍菇的感官品质,以即食杏鲍菇滋味、适口性、香气和色泽感官为产品权重指标,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分,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仪器分析进行验证,从而优化获得即食杏鲍菇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杏鲍菇即食产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食盐添加量1.8%,熬煮时间45min,脱水时间3min,此时,产品硬度为0.51N,弹性为1.18,白度为53.23,均达到产品最佳值,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将杏鲍菇更好地转化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提供了评价依据。

分类号: TS219

  • 相关文献

[1]不同小米品种理化品质及感官品质分析与评价. 章洁琼,刘辉,邹军,白文华,卢扬,冯泽蔚,李俊. 2022

[2]即食杏鲍菇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陈君琛,杨艺龙,翁敏劼,赖谱富,沈恒胜. 2014

[3]脉冲强光对即食杏鲍菇杀菌工艺研究. 杨艺龙,陈君琛,沈恒胜,吴俐,赖谱富,郑恒光. 2015

[4]炖制鸡肉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指标的相关性. 王安琪,闫征,王道营,诸永志,王咏梅,陈本生,徐为民. 2019

[5]农业企业仪器分析技术培训的方法探讨. 周强,叶海辉,何秀芬. 2009

[6]茶叶香气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刘盼盼,龚自明,高士伟,郑鹏程,郑琳. 2016

[7]西藏小麦品质改良和优质丰产育种研究报告(1996~2000). 强小林,张乾舫,贡嘎,次珍,梁春芳,卓嘎,冬梅,寇嗥,王建林. 2003

[8]牛奶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杜兵耀,王加启,文芳,郑楠,张养东,李国栋,郭晓东. 2017

[9]农产品安全检测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莫仁甫,马跃峰,周其峰,王天顺. 2009

[10]宁夏枸杞鲜果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 黄婷,万世园,秦垦,刘俭,张波,何昕儒,段淋渊,戴国礼,田军. 2022

[11]通过瘤胃内环境指标对放牧羊整体营养状况检测技术的研究. 李玉荣,卢德勋,奥德,王学荣,高民,王志铭,杜敏,武立怀. 1997

[12]基于熵权模糊数学法的天津海域水质环境质量评价. 王婷,张博伦. 2012

[13]即食腐竹调味工艺的研究. 王晓珊,陈君琛,翁敏劼,赖谱富,杨艺龙. 2015

[14]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对芝麻区试品种的分析评价. 崔向华,霍磊,段莹,赵金环,康建民,王静. 2007

[15]模糊数学理论在奶牛不孕症诊断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刘燕,蒋兆春,陆昌华. 1986

[16]模糊聚类分析在河流含沙量研究中的应用. 宰松梅,郭树龙,郭冬冬,温季. 2011

[17]基于遥感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模型综合评价森林资源生态适宜性. 董斌,陈立平,钱国英. 2011

[18]响应面法结合模糊数学优化南瓜籽酸奶发酵工艺. 周婵,吴宏,刘娅,代文婷. 2021

[19]基于模糊数学和聚类分析的香菇品种综合品质评价. 刘芹,孔维丽,崔筱,宋志波,孔维威,康源春,张玉亭. 2021

[20]蟠桃-葡萄-黑枸杞复合饮料的配方优化. 代文婷,王远,邢丽杰,吴宏,康效宁,吴洪斌,王世萍,代佳慧.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