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中游离氨基酸指纹图谱变化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林

作者: 陈林;陈键;张应根;邬龄盛;王振康;杨卫;尤志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氨基酸;模式识别;主成分分析;乌龙茶;指纹图谱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2 年 28 卷 17 期

页码: 244-252+29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游离氨基酸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的代谢变化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对其指纹图谱化学模式的影响,分别以铁观音、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其新梢生育及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AQC(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甲酸酯)柱前衍生化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8种已标定游离氨基酸指纹峰面积经标准化(尤其是自然对数变换)数据预处理后,再进行相似度分析(夹角余弦)、聚类分析法(欧氏距离-近邻法)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4个茶树品种可划分为铁观音和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2个类群,不同生育期芽叶与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可进行较好区分。茶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等8种主要游离氨基酸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发生较为明显的增减变化,且在中、小开面2~4叶中的含量相对较低;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各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小幅变化,毛茶成品中略有增加。由此可见,游离氨基酸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含量及组成的动态变化较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影响更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清香型乌龙茶鲜叶原料选取和品质工艺控制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72.59

  • 相关文献

[1]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张应根,宋振硕,陈林,陈键,王丽丽,项丽慧. 2023

[2]茶叶氨基酸特征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周有祥,赵明明,丁华,严伟,张毅,王婧,胡西洲,龚艳,胡定金. 2012

[3]茶叶中氨基酸特征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周有祥,赵明明,丁华,严伟,张毅,王婧,胡西洲,龚艳,胡定金. 2012

[4]不同风味类型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陈林,林清霞,张应根,陈键,王丽丽,余文权,尤志明. 2018

[5]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香气组成化学模式的动态变化规律. 陈林,张应根,陈键,邬龄盛,王振康,尤志明. 2013

[6]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陈林,陈键,张应根,邬龄盛,王振康,尤志明. 2012

[7]做青工艺对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的影响. 陈林,陈键,陈泉宾,张应根,宋振硕,王丽丽,尤志明. 2014

[8]适制乌龙茶品种新梢主要品质化学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陈林,宋振硕,陈键,王丽丽,余文权,尤志明. 2018

[9]南平烤烟GC-MS指纹图谱构建及模式识别. 刘帅帅,曹建敏,邱军,王允白,孙鹏,于卫松,高欣欣,丁睿. 2012

[10]乌龙茶和绿茶品种茶鲜叶儿茶素类和嘌呤碱HPLC指纹图谱特征比较. 陈林,项丽慧,王丽丽,陈键,宋振硕,余文权,尤志明. 2018

[11]藿香正气水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对质量控制的研究. 刘征辉,叶挺祥,赵洪芝,郭永泽,程奕. 2012

[12]基于HPLC-DAD指纹图谱的远志质量评价研究. 赵云生,刘秀,毛福英,田洪岭,万德光. 2014

[13]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玛咖及其制品真实性识别. 刘兴勇,邵金良,陈兴连,王丽,黎其万,刘宏程. 2016

[14]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变化规律. 陈林,陈键,张应根,邬龄盛,王振康,杨卫,尤志明. 2011

[15]模式识别和主成分分析在多环芳烃室温磷光分析中的应用. 王培龙,苏晓鸥,朱若华. 2014

[16]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呈味物质的变化与品质分析. 杨云,刘彬彬,周子维,吴晴阳,林宏政,胡清财,陈彬,占鑫怡,陈常颂,孙云. 2021

[17]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2006

[18]茶树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刘彬彬,周子维,胡娟,徐邢燕,姚知灵,陈常颂,游玉琼,孙云. 2019

[19]香菇挥发性成分SPME-GC-MS分析及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 陈万超,杨焱,李文,蒋俊,于海龙,冯杰,李晓贝,刘昆. 2016

[20]不同炮制方式的续断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学研究. 潘俊,李智敏,吴丽华,石瑶,黄慧,李晚谊,张庭,王晓兵,肖丹.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