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油粕中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对果蔬采后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孟祥春

作者: 孟祥春;黄泽鹏;凡超;向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油粕;茶皂素;乙醇;提取工艺;得率;半最大效应浓度

期刊名称: 保鲜与加工

ISSN: 1009-6221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90-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从茶树油粕中提取茶皂素的得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提取溶剂、方法、时间、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皂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考察了所得茶皂素对几种果蔬采后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茶树油粕中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7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4(g/mL),85℃热回流提取2.5 h,茶皂素的得率达13.3%,经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纯度达95.64%。所获茶皂素对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值分别为203.62、165.87和550.61 mg·L~(-1),其中以对B. cinerea的抑制作用最强。

分类号: TS229

  • 相关文献

[1]茶树油粕水粗提物控制香蕉采后炭疽病害的研究. 李俊,孟祥春,张爱玉,毕方铖,张昭其,易干军. 2014

[2]茶树油粕中茶皂素研究进展. 李俊,张爱玉,齐永杰,孟祥春,张昭其. 2012

[3]油茶粕中茶皂素连续多级逆流水提工艺的建立. 王佳佳,李国琰,张雁,廖娜,魏振承,李巧玲. 2021

[4]巴西蘑菇菌丝体中抗肿瘤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的比较. 高虹,程薇,何建军,史德芳,谭洪卓,谷文英. 2008

[5]不同提取工艺下甘薯淀粉得率、微观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变化比较. 舒圣元,孙红男,马梦梅,木泰华,高飞虎. 2024

[6]高粱红色素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张宏宇,吕玉璋,李韬. 2010

[7]高梁红色素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张宏宇,吕玉璋,李韬. 2010

[8]响应面法优化新疆红枣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 赵志永,蒲彬,贺玉凤,刘成江,吴洪斌,王俊钢,金新文. 2012

[9]茶树油粕粗提物对柑橘青绿霉病发生的抑制作用. 孟祥春,毕方铖,丁心,邓其海. 2015

[10]响应面法优化决明子总蒽醌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崔瀚元,宋兆伟,张越,赵宪争. 2019

[11]不同品种藏系绵羊羊毛油汗及脂肪酸含量比较. 周雨. 2019

[12]浓香花生油脂体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张丽霞,魏松丽,朱闪闪,孙强,芦鑫,孙晓静,金璐. 2022

[13]大豆原料对分离蛋白加工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刘军,马春芳,闫龙,李顺秀,邸锐,马军,王洪彩,刘兵强. 2019

[14]刺芹侧耳下脚料水溶性细胞壁多糖碱提工艺优化及活性分析. 刘艳芳,薛令坤,唐庆九,周帅,颜梦秋,杨焱,吴迪,张忠,张劲松. 2019

[15]超临界CO_2萃取彭波半细毛羊羊毛脂的研究. 周雨. 2019

[16]工艺条件对Camembert干酪品质及得率影响的研究. 王知非,吕加平,张立宇,宋金慧,张书文. 2009

[17]磨皮取油后橙皮的二次利用对精油品质的影响. 付复华,尚雪波,何双,单杨. 2015

[18]硫酸铵盐析条件对多管藻R-藻红蛋白和R-藻蓝蛋白得率和纯度的影响. 朱丽萍,颜世敢,李雁冰,周百成. 2010

[19]低温食用豆粕对腐竹加工过程及品质的影响. 马春芳,刘军,李顺秀,徐冉,孙保剑,张彦威. 2021

[20]溶胀因素对多管藻藻胆蛋白粗提得率和纯度影响. 朱丽萍,颜世敢,张玉忠.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