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飞
作者: 徐飞;韩自行;宋玉立;刘伟;周益林;李丽娟;王俊美;秦志英;程燕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药剂防治;杀菌剂;氰烯菌酯;丙硫菌唑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2 年 48 卷 002 期
页码: 296-3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上重要的真菌性茎基部病害,在黄淮海冬麦区呈广泛流行态势,对我国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不同拌种剂、拔节期喷施杀菌剂以及两者结合使用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药剂拌种防治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25 g/L咯菌腈FS和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能显著降低苗期病株率,其病株防治效果为63.6%~100%.药剂拌种对灌浆期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受到年份和地点的影响.2018年开封和2020年内黄的25%氰烯菌酯SC、2019年温县和2020年内黄的30 g/L苯醚甲环唑FS和2020年内黄的30%丙硫菌唑OD拌种可以显著降低小麦灌浆期的病情指数;在2019年温县的25%氰烯菌酯SC和2018年开封的30 g/L苯醚甲环唑FS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病情指数,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25%氰烯菌酯SC、30 g/L苯醚甲环唑FS和30%丙硫菌唑OD拌种处理的灌浆期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为12.8%~85.1%,增产1.2%~13.1%.拔节期喷施杀菌剂的结果表明:30%多·酮SC、30%丙硫菌唑OD和50%多菌灵WP在小麦拔节期喷雾防治能够显著降低灌浆期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防效为49.5%~59.2%;白穗率防治效果为9.5%~17.9%;病茎率防治效果为46.7%~61.4%;除30%丙硫菌唑OD外,其他2种药剂处理可使小麦增产5.0%~6.1%.药剂拌种结合拔节期喷施杀菌剂的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药种比5∶1 000)单独拌种处理或30 g/L苯醚甲环唑FS(药种比3∶1 000)拌种结合拔节期30%多·酮SC(1 200 mL/hm2)喷雾能够有效降低病情指数24.1%~26.0%,并提高产量10.0%~15.3%.
分类号: S435.121.49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可栽培黄色羊肚菌品种的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作者:张文昌;孙文化;王海彦;尹琪;孔维丽;何培新;刘伟
关键词:羊肚菌;支系;驯化栽培;系统发育学种;Mes-21
-
不同形态氮素对苜蓿芽苗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裴宝路;刘伟;谢龙;蔡梓轩;李宁;魏学军
关键词:苜蓿;芽苗菜;硝态氮;氨态氮;氨基酸态氮;生长;产量;可溶性蛋白
-
超高压杀菌技术对剁辣椒品质的影响
作者:林树花;肖诗军;唐琪;王新宇;刘伟;张菊华
关键词:剁辣椒;超高压杀菌;微生物;挥发性风味成分
-
田间高温对不同架式葡萄抗氧化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者:罗玲;刘伟;梁东;李然;马一君;吕秀兰
关键词:高温;架式;葡萄;抗氧化系统;光合荧光
-
马铃薯块茎理化特性、蒸制品质与阻抗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人杰;赵瑞璇;刘倩楠;王英飒;白小东;刘伟;胡宏海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淀粉理化特性;细胞结构;蒸制;质构;电阻抗;相关性分析
-
奶牛源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及大环内酯类创新药物的研发进展
作者:朱石荻;邵丽莹;刘义明;冯善麟;徐飞;李秀波;陈孝杰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新药研发
-
BrGOLDEN基因调控大白菜金黄色内叶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宋超;章时藩;李菲;张慧;孙日飞;刘伟;李国亮;张淑江
关键词:大白菜;类胡萝卜素;金黄心;橘红心;调控机制;遗传规律;分子标记;生物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