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que-2玉米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与赖氨酸含量快速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岩

作者: 陈岩;宋丽雅;周志强;张德贵;颜娜;张世煌;李新海;郝转芳;翁建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赖氨酸玉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o2近等基因系;染料结合法(DBL);赖氨酸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3 年 39 卷 09 期

页码: 1530-15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我国高赖氨酸玉米种质资源狭窄,opaque-2(o2)突变基因能大幅提高玉米赖氨酸含量,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o2玉米近等基因系并检测其赖氨酸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地将不同供体的o2突变基因导入受体系和如何快速地检测导入系的赖氨酸含量。本研究利用O2基因内紧密连锁的SSR共显性标记引物phi057检测玉米供体和受体自交系的多态性,利用其特异性和共显性构建o2近等基因系;参考已有研究,改进染料结合(DBL)法,测定18组构建成功的o2近等基因系的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不仅在不同供体(CA339和山东2548)之间存在多态性,而且在不同受体系间也存在多态性,利用phi057能够成功地将不同供体的o2突变基因导入受体系,构建o2近等基因系;改进的DBL法分析表明,不同受体系赖氨酸含量变化较大,不同背景的受体系导入o2突变基因后赖氨酸含量增加的幅度差异也较大;普通玉米自交系间赖氨酸含量为0.223%~0.368%,构建成功的不同o2近等基因系间,赖氨酸含量为0.373%~0.527%,与受体亲本相比,赖氨酸增加幅度最低为13%,最高为74%。分析表明,phi057能准确筛选导入o2突变基因的受体系,结合改进的DBL法能快速地选择赖氨酸含量高的玉米。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opaque-2突变基因(o2)对玉米产量和产量配合力的影响. 陈亮,张德贵,史振声,赵刚,白丽,张世煌,李明顺. 2011

[2]高赖氨酸玉米新品种-辽单678. 王德生. 2012

[3]高赖氨酸玉米和普通玉米对猪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 金水仙,卢福庄,楼洪兴,马庆祯,刘敏华,徐莹. 1997

[4]玉米赖氨酸合成相关基因Mucronate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吕庆雪,宋广树,孟令聪,张志军,李春雷,王敏,刘文国. 2015

[5]玉米营养特性、生理价值及国内外新加工技术和利用途径. 任蕤. 1993

[6]高赖氨酸玉米. 孟昭东. 1999

[7]高赖氨酸玉米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 汪黎明,石德权,白丽. 1994

[8]中国高赖氨酸玉米育种终结. 王建革,张丽荣,王利民,林保暖. 1999

[9]早熟高赖氨酸玉米发育进程中的形态差异及遗传分析. 郭晓明. 1997

[10]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综合评价上的应用. 高树仁,李春秋,张志新. 1997

[11]早熟高赖氨酸与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差异及遗传分析. 曹靖生. 1998

[12]长顺绿壳蛋鸡的绿壳基因SNP标记的研究. 韩雪,粟朝芝,朱丽莉,顾永芬,陶宇航. 2015

[13]水稻籼粳指数鉴定方法及亚种间杂交的分子辅助育种. 李阳生. 2018

[14]采用分子标记技术育成优质抗病杂交稻新组合中优218. 彭应财,李文宏,方又平,樊叶扬. 2004

[15]野生稻高产QTL导入晚稻恢复系的增产效果. 邓启云,陈立云,邓化冰,庄文,熊跃东. 2006

[16]野生稻高产QTL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展. 邓启云,陈立云,邓化冰,庄文,熊跃东. 2005

[17]野生稻增产QTL导入超级杂交中稻父本9311的增产效果. 邓启云,陈立云,杨益善,刘桂明,庄文,熊跃东. 2007

[18]野生稻高产基因及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袁隆平,梁凤山,李继明,李新奇,王乐光,王斌. 2004

[19]野生稻增产QTL导入9311之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邓启云,陈立云,杨益善,庄文,熊跃东. 2005

[20]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戴瑞强,张林,扈东青,赵卫国,潘刚,刘利.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