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l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Ae.umbellulata(T.umbellulatum)杂交中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樊路

作者: 樊路;叶兴国;韩敬花;潘淑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Ae.umbellulata;普通小麦;ph1b基因;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1993 年 26 卷 01 期

页码: 32-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中国春phlb基因突变体×Ae.umbellulata)F_1(中国春×Ae.umbe-llulata)F_1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兄的观察,首次证明了phlb基因可以诱导普通小麦与Ae.umbellulata间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时,说明Ae.umbellulata中没有Phl或Phl-like基因。所以有可能利用phlb基因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交换,从而把Ae.umbellulata的有益基因导入普通小麦。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ph1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Ae.crassa、Ae.crassassp杂种中的作用. 樊路,韩敬花,邓景扬,潘淑婷,曹文广,叶兴国. 1990

[2]一个柱穗山羊草(Aegilops cylindrica)系统中的类Ph1基类(Ph1-like)和ph1b突变体杂种F↓1回交的成功. 樊路,韩敬花,叶兴国,潘淑婷. 1996

[3]phlb基因在中国春Tal kr phlb基因综合体与Agropyron intermedium杂交中的作用. 樊路,韩敬花,邓景扬,潘淑婷. 1993

[4]ph1b,ph2a,ph2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T.timopheevii杂交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韩敬花,樊路. 1994

[5]ph1b基因在Aegilops有益基因直接遗传转移中利用的可能性. 樊路,韩敬花,潘淑婷,邓景扬. 1991

[6]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标记蓝色性状的初步研究. 沈季孟,邓景扬,樊路,张云芝. 1991

[7]普通小麦(Taestivum)ph1b、ph2a、ph2b基因系与黑麦(Secale cereale)的杂交及回交研究. 叶兴国,樊路,韩敬花. 1992

[8]小麦Bx7亚基过量表达基因(Bx7~(OE))分子检测及对小麦品质影响(英文). 时晓伟,梁丹,王建贺,王从磊,袁园园,王继忠,冯刚. 2011

[9]一个普通小麦Trx超家族新基因TaNRX的克隆与抗旱相关标记开发. 张帆,蒋雷,鞠丽萍,金秀锋,王轩,张晓科,王宏礼,付晓洁. 2014

[10]辐射诱导荆州黑麦染色体1R结构变异的研究. 王从磊,庄丽芳,亓增军. 2012

[11]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 王黎明,林小虎,赵逢涛,王洪刚. 2005

[12]普通小麦多子房基因单体分析的染色体定位及双端体分析的染色体臂定位. 沈光华,童一中,沈革志. 1992

[13]普通小麦穗分枝性遗传分析与育种初探. 孙智开,王石惠. 1994

[14]普通小麦抗白粉病性遗传研究. 孙智开,王石惠. 1992

[15]西南地区普通小麦1BL/1RS易位系的DArT分子标记鉴定. 张立异,王伟,刘冬成,孙家柱,阳文龙,何庆才,张爱民. 2012

[16]西南地区小麦抗条锈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陈天青,黄芳,李文贞,蒋选利,王伟,刘冬成,阳文龙,张爱民,张立异. 2015

[17]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正反杂交差异研究. 相志国,赵献林,康明辉,赵永英,王爱玲. 2013

[18]普通小麦面包体积及加工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 王世杰,尤明山,康明辉,林作楫,李保云,刘广田. 2007

[19]细胞质对普通小麦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 王世杰,李保云,康明辉,刘春雷,达博雯,林作楫,尤明山,刘广田. 2008

[20]我国冬麦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 王美芳,原国辉,陈巨莲,雷振生,吴政卿,杨攀,徐福新.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