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工艺对丹桂乌龙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君
作者: 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乌龙茶;丹桂;烘焙;正交试验;温度;时间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6 年 31 卷 11 期
页码: 1244-12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丹桂乌龙茶(闽南)毛茶为研究对象,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探讨丹桂乌龙茶精制过程中变温烘焙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4B1C4D2E3及A3B2C4D3E1处理茶品质最佳,具有清香稍带甜香、滋味醇爽、汤色金黄明亮或花香显、滋味浓醇、汤色金黄的品质特点。丹桂乌龙茶变温烘焙包括3个阶段,即高温去杂、低温慢焙、高温提香阶段,较佳参数为120℃、20 min,90℃、130 min,120℃、30 min或110℃、30 min,90℃、140 min,130℃、10min。烘焙对丹桂乌龙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可显著增加其水浸出物及咖啡碱含量。极差分析表明,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D>E>A>B>C;第三烘焙阶段中的烘焙温度、时间为烘焙的主效因子。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2017
[2]‘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 2011
[3]SDE-GC/MS分析丹桂品种乌龙茶香气成分. 钟秋生,陈常颂,张应根,游小妹,林郑和,陈志辉,王贵芳,陈荣冰. 2012
[4]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钟秋生,陈常颂,游小妹,陶湘辉,张应根,陈荣冰. 2010
[5]烘焙温度与时间对福建水仙乌龙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陈泉宾,邬龄盛,张应根. 2019
[6]烘焙对福建水仙乌龙茶中糖氨Maillard反应的影响. 陈泉宾. 2020
[7]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陈泉宾,邬龄盛,王振康. 2014
[8]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糖氨Maillard反应及风味的影响. 陈泉宾,陈键,王丽丽,邬龄盛,王振康. 2018
[9]烘焙温度对九龙袍品种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陈荣冰. 2014
[10]不同烘焙温度对丹桂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2017
[11]雀舌报春茶加工中两种脱毫提香方法对比试验初报. 牟春林,申东,刘晓霞,潘科,郑文佳. 2010
[12]乳酸菌发酵紫薯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吴兴壮,张华,张晓黎,付欣,李长义,崔超. 2013
[13]贮运温度和时间对凤梨金宝剑和丹尼斯盆花品质的影响. 潘刚敏,田丹青,葛亚英,余利隽. 2008
[14]野生蒲公英漂烫中叶绿素和颜色的热降解动力学. 康三江,张海燕,苟丽娜,袁晶,宋娟. 2020
[15]不同炭化温度和时间下牛粪生物炭理化特性分析与评价. 张进红,林启美,赵小蓉,李贵桐. 2018
[16]不同储藏条件下长白猪肌肉pH、糖原、乳酸及TBA的变化及相关关系. 郭建凤,武英,王继英,呼红梅,张印,蔺海朝,王诚. 2011
[17]不同储存条件和反复冻融次数对口蹄疫病毒滴度的影响. 孔洁,李亭玉,李太元,常惠芸. 2019
[18]云南蜂蜜中羟甲基糠醛的研究分析. 卢焕仙,王艳辉,余玉生,黄新球,赵洪木,夏培康. 2016
[19]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长白猪肌肉pH、失水率及脂质氧化的影响. 郭建凤,王继英,张印,蔺海朝,武英. 2010
[20]红花羟基黄色素A动态积累规律及热稳定性研究. 许兰杰,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牛永光,董薇.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16S rRNA测序的植茶温室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作者: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关键词:温室;茶园;土壤细菌;α多样性;β多样性;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
-
茶树微生物组研究进展
作者:朱留刚;孙君;张文锦
关键词:茶树;微生物组;根际微生物;内生菌;叶际微生物
-
鸡法氏囊素注射液安全性及其对鸡细胞因子和p53蛋白的影响
作者:刘小龙;陈雅冰;林志坤;谢海明;曾明亮;万春和;傅光华;程龙飞;刘荣昌;傅秋玲;黄瑜
关键词:
-
武夷山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
作者:王峰;常云妮;孙君;吴志丹;陈玉真;江福英;余文权
关键词:种植模式;季节变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
-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吉林省粳稻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作者:王洪丽;孙君;张彬;吴迪;杨宁;刘文明;窦天聪;徐晓红;舒坤良
关键词:吉林省;粳稻;全要素生产率
-
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王峰;陈玉真;孙君;吴志丹;江福英;尤志明
关键词:林地开垦;茶园土壤;有机种植;土壤团聚体;团聚体稳定性
-
基于转录组挖掘蕉城苦茶苦茶碱合成相关基因
作者:陈潇敏;王鹏杰;王淑燕;杨如兴;孙君;郭永春;陈雪津;赵峰;叶乃兴
关键词:茶树;蕉城苦茶;苦茶碱;咖啡碱;转录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