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微波过程对油中焙烤风味形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琦

作者: 周琦;张敏;贾潇;黄凤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波;油菜籽;焙烤风味;游离糖;游离氨基酸

期刊名称: 中国油脂

ISSN: 1003-7969

年卷期: 2018 年 43 卷 12 期

页码: 35-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微波预处理油菜籽能使菜籽油形成浓郁的焙烤风味。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香气稀释因子分析对微波压榨菜籽油中具有焙烤风味的关键成分进行鉴定,同时考察油菜籽微波过程中游离糖、游离氨基酸、体系温度和油菜籽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压榨菜籽油中共鉴定出13种具有焙烤风味的挥发性成分,包括9种吡嗪类物质,以及醇类、醛类、呋喃和噻唑类物质各1种,其中FD因子大于等于32的包括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5-甲基呋喃醛、2-乙基-6-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这6种物质对菜籽油中焙烤风味的贡献最大;油菜籽微波0~8 min过程中,除蔗糖外,其他游离糖(果糖、葡萄糖)和游离氨基酸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根据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初步推测参与菜籽油焙烤风味形成的可能前体物质是葡萄糖、果糖、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

分类号: TS224

  • 相关文献

[1]鲜食玉米中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刘春菊,陈艳萍,袁建华. 2020

[2]鲜食玉米发育过程中游离糖和氨基酸变化. 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陈计峦,陈艳萍,袁建华. 2020

[3]甜玉米中游离糖及游离氨基酸的HPLC测定. 马玉玲,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陈计峦. 2016

[4]高温灭菌过程中三种鲜食玉米汁游离糖与氨基酸含量变化的比较. 牛丽影,刘春菊,李大婧,宋江峰,刘春泉. 2019

[5]加工过程中紫薯汁化学成分变化分析. 万玉炜,牛丽影,陈计峦. 2015

[6]气调包装(MAP)对杏鲍菇子实体中游离糖的影响. 刘鹏,邢增涛,邵毅,刘海燕,赵晓燕,赵明文. 2012

[7]柑橘果实发育成熟中果肉游离糖、肌肌醇及钾含量的变化. 肖家欣,彭抒昂,何华平. 2005

[8]遮光对斑叶黄精的生长发育及斑叶出现的影响. 丁仁展,熊丽,崔尚台. 2006

[9]NIRS与NMR测定油菜籽含油量的比较. 郑治洪,陈雪妮. 2004

[10]脂肪自动测定仪法与国标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的比较研究. 张品,朱文秀,张宁洁,赵云. 2011

[11]油菜硫甙粗测中葡萄糖试纸法和分光光度法与测试时的温度关系. 何惠萍. 2002

[12]油菜籽中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王宁惠. 2006

[13]近红外光谱仪与凯氏定氮法测定油菜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何惠萍,郑治洪,陈雪妮. 2004

[14]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完整油菜籽含油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李钧,王宁惠,余青兰,杜德志,付忠. 2006

[15]不同物候期天然牧草与油菜籽组合发酵特性研究. 拜彬强,郝力壮,刘书杰,龙瑞军,吴克选,牛建章. 2016

[16]中国油菜籽国际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周可金,牛运生,郭高,童存泉,宋国良. 2003

[17]基于图像中心旋转的油菜籽粒阴影去除算法. 彭顺正,岳延滨,李莉婕,赵泽英,孙长青. 2019

[18]基于机器视觉的油菜籽计数系统开发与设计. 彭顺正,岳延滨,冯恩英,李莉婕,孙长青,赵泽英. 2020

[19]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对我国油菜籽生产的影响. 王益慧,沈琼,王强. 2006

[20]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油菜籽中的砷和汞. 周娅,谢永红,黄惠兰,王棚.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