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扶桑绵粉蚧化学农药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爱娟
作者: 杨爱娟;马骏;高军;胡学难;彭正强;刘海军;陆永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化学防治;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10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120-1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寻求防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 lenopsis Tinsley有效化学药剂,在室内测定了9种化学农药对该虫的致死效果,在此基础上,选出4种农药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三氯杀螨醇、阿维菌素、阿维-氯氰、联苯菊酯4种药剂对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在23.7%~66.7%之间,明显低于对1龄若虫的作用效果;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和毒死蜱4种化学药剂,在田间施药后第5天的防治效果可达到91%以上,其中啶虫脒和毒死蜱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5.6%和98.2%。在防治应用中,建议推荐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马拉硫磷和毒死蜱5种药剂,同时应注意针对不同的虫态有必要适当调整用药浓度(就除害处理而言)和施药次数,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球孢白僵菌对入侵性害虫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 余峰,唐娅媛,张莉丽,张娟,李明江. 2020
[2]六种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的毒力和防治效果. 昝庆安,闫鹏飞,毛加梅,柏天琦,邓裕亮,张宏瑞. 2016
[3]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在柠檬园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毛加梅,王自然,付小猛,周先艳,郭俊,杜玉霞,岳建强. 2023
[4]不同药剂对黄瓜蚜虫的田间防效研究. 关春林. 2019
[5]6种杀虫剂对广东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应用评价. 罗振亚,林少源,全林发,池艳艳,陈炳旭,徐淑. 2022
[6]拉萨河曲丝叶蜂的化学防治药剂试验. 边巴普赤. 2024
[7]交配对扶桑绵粉蚧雌虫发育及产卵的影响. 张革伟,朱艺勇,张蓬军,黄芳,吕要斌. 2015
[8]扶桑绵粉蚧雄虫个体发育过程. 赵春玲,黄芳,王智勇,吕要斌. 2016
[9]扶桑绵粉蚧对河北省棉花的入侵风险及预防建议. 葛朝红,刘彦霞,周永萍,邓素花,师树新. 2018
[10]班氏跳小蜂对新寄主资源的寄生适合度. 黄俊,智伏英,吕要斌. 2019
[11]五种蔬菜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参数的影响. 马彩亮,王冬生,滕海媛,袁永达,张天澍,常晓丽. 2017
[12]扶桑绵粉蚧寄主选择行为及其与寄主叶片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 黄立飞,姜建军,周忠实,王伟兰,孟醒,杨朗. 2019
[13]五种蔬菜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参数的影响. 马彩亮,王冬生,滕海媛,袁永达,张天澍,常晓丽. 2017
[14]扶桑绵粉蚧性信息素重要中间体的合成工艺. 王丽坤,黄俊,章金明,李晓维,张治军,HAFEEZ Muhammad,吕要斌. 2021
[15]扶桑绵粉蚧及其蜜露对红火蚁的召集作用. 关子盈,邵翠翠,石庆型,陈婷,吕利华,陈洁,齐国君. 2022
[16]外来有害生物—扶桑绵粉蚧的危害及其研究概况(英文). 黄立飞,姜建军,王伟兰,杜晓利. 2012
[17]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COⅠ)序列分析揭示扶桑绵粉蚧复合种存在隐存谱系(英文). 褚栋,刘国霞,付海滨,徐卫. 2009
[18]利用生命表分析不同种群密度下扶桑绵粉蚧生长适应性. 罗正玉,高莉萍,杜嘉宜,雷小涛,王香萍,张金平. 2023
[19]扶桑绵粉蚧对马铃薯幼苗的致害性研究. 黄芳,吕要斌,吴志毅,董燕萍,吴红平. 2017
[20]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朱艺勇,黄芳,吕要斌.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地膜覆盖对南疆机采棉产量效益及残膜回收率的影响
作者:刘海军;林涛;王新翠;王冬;张昊;王一帆;陈茂光;汤秋香
关键词:高堡膜;棉花;地膜回收;经济效益
-
外来入侵物种红火蚁在我国的时空分布格局与扩散模式
作者:温宏伟;王瑞;郭建英;陆永跃;刘万学;万方浩
关键词:红火蚁;驱动因子;扩散;分布格局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钾素形态及有效性——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为例
作者:曹怡立;吕刚;张学利;安宇宁;刘亚萍;马骏;卢志朋;郎明翰
关键词:土壤肥力;土壤钾素;土地利用方式;科尔沁沙地
-
不同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许庆芬;佟卉;刘燕清;马骏;王春敏;段骅;赵习朴
关键词:马铃薯;地膜覆盖;生长发育;产量
-
蚁巢受扰后红火蚁工蚁外出连续性活动的观察
作者:钟浩;郝铮;刘俊彬;杨升院;彭正强;金涛
关键词:红火蚁;工蚁;活动性;槟榔园生境;通径分析
-
章古台10个杨树品种抗烂皮病初报
作者:马骏
关键词:章古台;杨树烂皮病;病原菌;健杨
-
两种改良方法对玉米辽旅群体改良效果和杂优模式分析
作者:张默;马骏;齐欣;贾钰莹;姜敏;孙成韬;刘晓丽;徐亮;孟庆国;刘欣芳;王延波
关键词:玉米;群体改良;S1家系密植鉴定;半姊妹家系配合力改良;配合力;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