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梅树上病毒及类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煜泓

作者: 张煜泓;徐惠媛;战斌慧;卢美光;李世访;张志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梅树;核果类果树;病毒;类病毒;检测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152-1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前,我国梅树上的病毒种类及发生情况仍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从北京、武汉、南京和无锡的梅园中采集了64份疑似感染病毒的叶片样品,通过RT-PCR和斑点杂交,对7种病毒和2种类病毒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到6种病毒和1种类病毒。其中,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NRSV)和桃潜隐花叶类病毒(peach latent mosaic viroid, PLMVd)为我国梅树上的首次检出。PNRSV、亚洲李属病毒2号(Asian prunus virus 2, APV2)、桃叶痘伴随病毒(peach leaf pitting-associated virus, PLPaV)的检出率高于30%。综合考虑病毒的分布及检出率,PLPaV、APV2、PNRSV和李树皮坏死茎痘伴随病毒(plum bark necros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 PBNSPaV)是武汉、南京和无锡梅树上的主要病毒。此外,通过克隆和测序,获得了PLMVd和梅树病毒A(mume virus A, MuVA)的基因组,PLPaV的RNA1组分和PNRS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序列比较分析显示,我国PLMVd梅分离物和PNRSV梅分离物与我国桃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表明PLMVd和PNRSV可能在梅和桃树间交互侵染;我国MuVA梅分离物序列与日本梅分离物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8.56%;PLPaV梅分离物与我国桃分离物之间序列变异较大。上述结果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梅树上的病毒及类病毒种类和分布情况,而且有助于深入了解它们的流行与传播。

分类号: S436.629

  • 相关文献

[1]菊花5种病毒及类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利英,王森,陈东亮,喻锌,姜宝龙,程钰涵,李彦慧,黄丛林. 2023

[2]侵染肥城桃的病毒和类病毒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李刚,竺晓平,宋红日,陈文玉,彭福田,李世访,刘会香. 2017

[3]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检测技术. 刘卫平. 2000

[4]柑橘类病毒的分子鉴定与分型. 韩健,邓子牛,舒广平,Rizza S. 2008

[5]桃树上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 stunt viroid)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李世访,成卓敏,赵剑波,姜全. 2006

[6]桃树上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stuntviroid)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李世访,成卓敏,赵剑波,姜全. 2006

[7]分子生物技术检测桑花叶型萎缩病原. 费建明,白锡川,于峰,赵航,王文兵,蒯元璋. 2007

[8]云南、黑龙江两省南瓜主要病毒病原种类鉴定. 杨国慧,张仲凯,崔崇士. 2007

[9]从葎草中检出复合侵染的多种病毒. 青玲,杨水英,孙现超,王进军,周常勇. 2009

[10]利用RT-PCR对黄瓜病毒病毒原种类进行检测. 李淑菊,王惠哲,霍振荣,庞金安. 2004

[11]北京顺义西瓜病毒病的检测. 宋顺华,吴萍,徐荗,耿丽华,孟淑春. 2018

[12]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检测初报. 陈灵芝,张茹,魏兵强,王兰兰. 2017

[13]甜樱桃病毒病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 宗晓娟,王文文,王甲威,魏海蓉,朱东姿,谭钺,刘庆忠. 2014

[14]苹果病毒检测技术. 刘成龙,范旭东,任芳,张尊平,胡国君,董雅凤. 2024

[15]不同砧木甜樱桃品种‘红灯’皱叶病树体内的病毒检测. 王文文,宗晓娟,魏海蓉,王甲威,朱东姿,谭钺,刘庆忠. 2014

[16]贵州火龙果病毒检测及侵染类型分析. 李淳,安星宇,黄露,吴石平,王莉爽. 2024

[17]草莓病毒病研究进展. 周厚成,何水涛. 2003

[18]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动物病毒性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 王建科,易立,罗彬,杨莘,程世鹏. 2011

[19]PAS-ELISA检测GFLV和GLRaV-3技术的研究. 陈建军,曹香林,杨清香,李学梅,刘崇怀,古勤生. 2006

[20]辽宁大连甜樱桃主要病毒检测初报. 郑玮,肖敏,赵柏霞,胡国君,李俞涛,夏国芳,潘凤荣.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