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北部大豆根瘤菌的分离、血清学分析及田间自然结瘤调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樊蕙

作者: 樊蕙;徐玲玫;葛诚;崔阵;杨庆芳;李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血清型;占瘤率

期刊名称: 土壤肥料

ISSN: 1002-0616

年卷期: 1993 年 06 期

页码: 37-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对安徽省北部分离的27株快生大豆根瘤菌和38株慢生大豆根瘤菌的血清学分析及田间自然结瘤的血清学调查表明:005血清型系安徽北部夏大豆产区占据优势的血清型,18组样品中出现频率为100%;36株分离物中26株属005血清型,占总分离物的72.2%。2048血清型出现频率为83.3%,在3组样品中占瘤率达41—51.6%。217血清型占瘤率普遍低于16%。讨论了自然结瘤调查中采样地点、大豆品种和土壤类型对血清型分布的影响。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接种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遗传工程菌株LMG101对大豆的增产效应. 戴小密,刘彦杰,叶小梅,朱万宝,许玲,朱家壁,常志州,黄红英,马艳,俞冠翘. 2003

[2]根瘤菌与促生菌双接种对大豆生长和土壤酶活的影响. 刘丽,马鸣超,姜昕,关大伟,杜秉海,曹凤明,李俊. 2015

[3]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大豆和百脉根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曾庆飞,王茜,陆瑞霞,刘正书,吴佳海,王小利. 2017

[4]大豆根瘤菌接种效应及竞争结瘤能力分析. 王金生,丁宁,吴俊江,刘庆莉,张鑫. 2017

[5]不同土壤类型中大豆根瘤菌解磷能力及其稳定性评价. 王金生,吴俊江,蒲国锋,刘庆莉. 2020

[6]转G2-EPSPS和GAT基因的耐除草剂大豆ZH10-6对田间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王成,姚俊津,高越,王雅偲,解美霞,赵新,兰青阔,王永. 2021

[7]大豆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系筛选初报. 薛晓昀,冯瑞华,李俊,关大伟,曹凤明. 2010

[8]一株耐干燥大豆根瘤菌菌株的筛选与固氮效果评价. 王鹏辉,姜昕,马鸣超,关大伟,曹凤明,刘尧,康耀卫,李俊. 2020

[9]我国大豆根瘤菌菌剂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大伟,李俊,曹凤明,沈德龙,姜昕. 2010

[10]一种应用luxAB基因标记大豆根瘤菌的新方法. 李杰,陈丽华,李希臣,朱延明. 2003

[11]大豆根瘤菌对福美双杀菌剂抗性的研究. 窦新田,李晓鸣,李新民,李焕杰,翟伟光. 1993

[12]耐高氮优良大豆根瘤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柏宇,关大伟,李力,姜昕,马鸣超,李俊. 2014

[13]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乙炔还原活体测定方法的研究. 常从云,孙克用,李奇真,杨孟佩,卢增辉,戴蜀珏. 1989

[14]元素分析法分类大豆根瘤菌. 盛世淑,金人慈,葛诚,樊蕙,徐玲玫,陶天申. 1989

[15]采用gfp和rfp基因标记评价大豆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 肖文丽,关大伟,李俊,曹凤明,陈慧君. 2010

[16]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根瘤菌与氮肥互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小红,王同华,王利群,杨汉民. 2011

[17]大豆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系筛选及机理研究. 薛晓昀,冯瑞华,关大伟,李俊,曹凤明. 2011

[18]菌种与品种最佳组合的选育及增产效果. 冯丽华. 1992

[19]大豆基因工程根瘤菌田间结瘤和共生固氮效应. 窦新田,李晓鸣,李新民,周继松,李树藩,周俊初,沈辉,张忠明,胡志浩,彭文涛,胡福荣,陈华癸. 1991

[20]快生型大豆根瘤菌G+Cmo1%测定及与其它根瘤菌之间的DNA同源性. 葛诚,徐玲玫,樊蕙.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