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籽双液相萃取中醇相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高阳

作者: 丁霄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麻籽;双液相;醇相;抗氧化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06 年 27 卷 10 期

页码: 143-1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体外实验方法对亚麻籽双液相萃取中乙醇相的氯仿、正丁醇和水三种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乙醇相三个萃取组分中,以正丁醇提取物抗亚油酸氧化能力最强,比BHT略弱。氯仿提取物次之,强于VC,水提取物最弱。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上,正丁醇提取物最强,IC50为3.1μg/ml,比芦丁(IC50=3.38μg/ml)强。水提取物略弱于BHT,氯仿提取物最弱;正丁醇提取物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IC50为18.15μg/ml,比芦丁(IC50=7.96μg/ml)弱。氯仿提取物次之,水提取物最弱;正丁醇提取物螯合Fe2+的能力最强,氯仿提取物次之,而水提取物最弱。

分类号: TS201.2

  • 相关文献

[1]亚麻籽双液相多级逆流萃取工艺模拟试验. 丁霄霖. 2010

[2]一种亚麻籽甾醇的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单杨. 2007

[3]亚麻籽酚类化合物抗氧化和油相迁移特性研究进展. 禹晓,黄沙沙,聂成镇,相启森,翟娅菲,申瑞玲,邓乾春. 2019

[4]正己烷-乙醇-水三元双相溶剂浸提法富集南极磷虾磷脂. 郭向融,刘小芳,姜维,辛云,苏东,刘宇,冷凯良. 2024

[5]亚麻木酚素实验室提取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冯小慧,张福金,邵文捷,李国银,王秋渝,郝星. 2013

[6]基于RAPD-PCR标记的印度亚麻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分析(英文). Sangeeta Srivastava,Manoj Kumar Srivastava,Abhilash Gupta. 2010

[7]响应面法优化亚麻籽氢氰酸提取条件. 寇向龙,徐美蓉,张建平,赵宾宾,韩舜愈. 2016

[8]亚麻籽对肉鸭生产水平、鸭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武,王定发,程蕾,黄庆德,向敏,刘晓华,胡修忠,余婕,周源,王莲芳,张志文,黄浩. 2017

[9]亚麻籽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邓波,门小明,吴杰,吕金辉,卢德秋,冯尚连,徐子伟. 2019

[10]不同来源亚麻籽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鸡蛋脂肪酸组成和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周源,王定发,胡修忠,余婕,黄庆德,程蕾,张志文,齐智利. 2017

[11]不同品种鸡对亚麻籽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鸡蛋中沉积效率的影响. 温俊辉,夏海剑,曲鲁江,陈余,王梁,吕学泽,杨卫芳,李凯扬,张建伟,张俊才,贾亚雄. 2020

[12]饲粮添加亚麻籽和维生素E对北京油鸡肌肉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赵丹阳,吴雨珊,李军国,商方方,杜文龙,于治芹,谷旭. 2020

[13]亚麻多用途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袁红梅,吴建忠,黄文功,宋喜霞,于莹,程莉莉,康庆华,姚玉波,赵东升,刘岩,姜卫东,吴广文,关凤芝. 2014

[14]亚麻籽油的开发利用. 郭忠贤,赵毅,苏占明,赵萍. 2005

[15]微波处理对萌动亚麻籽酚类化合物油相迁移的影响. 秦晓鹏,黄沙沙,聂成镇,禹晓,邓乾春,相启森,朱莹莹. 2022

[16]亚麻籽的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 郭永利,范丽娟. 2007

[17]亚麻籽的保健功能和开发利用. 赵利,党占海,李毅,张建平,谢小龙,王溪森,胡延萍. 2006

[18]亚麻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许光映,胡晓军,李群,高忠东. 2013

[19]亚麻籽中氰化物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 丁霄霖. 2008

[20]烤籽温度对压榨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 杨金娥,黄庆德,郑畅,邓乾春.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