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籽双液相多级逆流萃取工艺模拟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高阳
作者: 丁霄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工艺;氰化物;萃取;亚麻籽;双液相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0 年 26 卷 03 期
页码: 380-384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考察双液相技术萃取亚麻籽的工业化效果,应用模拟试验探讨了多级逆流萃取工艺应用于正己烷-乙醇-水三元双液相亚麻籽萃油脱氰苷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料烷比1︰5(m/V),料醇比1︰2(m/V),温度55℃,时间30min,乙醇质量分数85%(m/m),NaOH添加量为乙醇相0.05%(m/V)的条件下,实验室串级模拟四级逆流萃取达到工艺要求,亚麻粕中残油量小于1%,氰苷残余小于0.7mg/kg,多级逆流接触法萃取流程适宜于亚麻籽双液相萃油脱氰苷生产工艺。
分类号: S563.2
- 相关文献
[1]亚麻籽双液相萃取中醇相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丁霄霖. 2006
[2]亚麻籽中氰化物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 丁霄霖. 2008
[3]亚麻籽油的开发利用. 郭忠贤,赵毅,苏占明,赵萍. 2005
[4]亚麻籽打磨脱胶-榨油联合加工工艺. 黄庆德,邓乾春,许继取,朱正伟,曹伟伟. 2015
[5]正己烷-乙醇-水三元双相溶剂浸提法富集南极磷虾磷脂. 郭向融,刘小芳,姜维,辛云,苏东,刘宇,冷凯良. 2024
[6]电镀废水解氰细菌的分离选育. 董新姣,林晓华,蔡丽玲. 2002
[7]木薯及其副产品的营养价值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崔艺燕,田志梅,李贞明,马现永. 2018
[8]植物性食品中氰化物的测定. 段彬伍,谢黎虹,徐霞,郭望模,朱智伟. 2009
[9]烘干脱毒对木薯叶中氰化物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许成帅,李伯松,李克烈,王飞,郑丽,马旭东,覃新导. 2016
[10]木薯中氰化物含量的异烟酸-吡唑林酮分光光度法测定. 王晓芳,陈美,杨春亮,李海婴,查玉兵. 2009
[11]外源氰化物对毛桃幼苗根系生理及代谢的影响. 沈婉琪,朱炜,曾春发,何昊,李国怀,刘军伟. 2022
[12]喷施赤霉素对"三青"莴笋生长、光合电子传递和氰化物含量的影响. 张泽锦,王力明,梁颖,李跃建,唐丽. 2021
[13]微波消解—氰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痕量硒. 牟仁祥,陈铭学,应兴华,朱智伟,陈能. 2003
[14]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性研究进展. 李岗,吴声敢,吴长兴,赵学平,王强,陈丽萍,苍涛,俞瑞鲜,任海英. 2012
[15]流动注射法同时检测水中挥发酚类和氰化物. 杨茜,杨波. 2015
[16]应用苦味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巴西橡胶树中CN~-的含量. 蔡海滨,程汉,陈根辉,黄华孙. 2008
[17]亚麻木酚素实验室提取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冯小慧,张福金,邵文捷,李国银,王秋渝,郝星. 2013
[18]基于RAPD-PCR标记的印度亚麻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分析(英文). Sangeeta Srivastava,Manoj Kumar Srivastava,Abhilash Gupta. 2010
[19]响应面法优化亚麻籽氢氰酸提取条件. 寇向龙,徐美蓉,张建平,赵宾宾,韩舜愈. 2016
[20]亚麻籽对肉鸭生产水平、鸭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武,王定发,程蕾,黄庆德,向敏,刘晓华,胡修忠,余婕,周源,王莲芳,张志文,黄浩.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双液相亚麻籽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和流变学特性研究
作者:丁霄霖
关键词:双液相技术;亚麻籽;分离蛋白;流变学特性;二级结构
-
正己烷-乙醇-水三元体系的相平衡研究
作者:丁霄霖
关键词:正己烷;乙醇;水;相平衡
-
亚麻籽中氰化物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
作者:丁霄霖
关键词:亚麻籽;生氰糖苷;氰化物;测定
-
超临界CO2萃取浓缩天然维生素E的研究
作者:刘云;丁霄霖;朱丹华
关键词:超临界CO2;溶解度;相对分离因子;工艺方案;大豆油脱臭馏出物
-
超临界CO_2萃取浓缩天然维生素E的研究
作者:刘云;丁霄霖;朱丹华
关键词:超临界CO2;溶解度;相对分离因子;工艺方案;大豆油脱臭馏出物
-
亚麻籽双液相萃取中醇相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丁霄霖
关键词:亚麻籽;双液相;醇相;抗氧化
-
超临界CO_2双柱逆流萃馏浓缩天然维生素E的最佳工艺研究
作者:刘云;丁霄霖;朱丹华
关键词:超临界CO2;双柱逆流萃馏;天然维生素E;理化特性;分子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