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三雌蕊性状的遗传分析与连锁标记开发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侯光生

作者: 侯光生;闫贵云;李欣;乔麟轶;常利芳;张晓军;畅志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三雌蕊;遗传分析;定位;基因芯片

期刊名称: 西北植物学报

ISSN: 1000-4025

年卷期: 2021 年 011 期

页码: 1818-18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CH257是‘三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石优20’回交3次后选育的一个三雌蕊材料,可大幅度增加小麦的穗粒数。为了解析小麦三雌蕊性状的遗传方式,挖掘其控制基因并开发相关分子标记,该研究利用CH257和‘中国春’配制组合,获得其F1、F2和BC1F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使用纯合正常和纯合三雌蕊F2株系,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gant analysis, BSA)构建单雌蕊、三雌蕊混池进行90K基因芯片扫描,根据芯片结果在相应区段开发分子标记。结果表明:CH257中三雌蕊的发育受1对显性单基因Pis-CH257控制;使用90K基因芯片扫描将Pis-CH257定位于2DL染色体上,在2DL相应区段开发标记,共获得5个与Pis-CH257连锁的共显性SSR标记,其顺序为2DL07、2DL17、2DL22、Pis-CH257、2DL25、2DL38,Pis-CH257两侧的连锁标记2DL22、2DL25与其遗传距离分别为1.1cM和2.5cM。本研究结果为克隆控制小麦三雌蕊性状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种质GLM 1701蓝粒性状的遗传定位分析. 彭琴,周军,徐如宏,何方,任明见. 2020

[2]小麦农家种红秃头和霸王鞭的抗白粉病基因分析及染色体定位. 范洁茹,周益林,马占鸿. 2016

[3]Basmatic370突变体BTX抗稻瘟病遗传分析及基因标记定位. 欧阳冬梅,陈深,蒋军喜,杨健源,曾列先,朱小源. 2009

[4]水稻谷粒粒长显性主效QTL的遗传分析与定位. 赵明富,黄招德,吴春珠,车容会,施碧红,方珊如,孙永建,赵志民. 2008

[5]小麦农家种红秃头和霸王鞭的抗白粉病基因分析及染色体定位. 范洁茹,周益林,马占鸿. 2017

[6]小麦抽穗期基因研究进展. 董春林,张明义,张晓军. 2010

[7]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定位与发展对策. 乔蕊清,卫云宗,张松令,刘新月,丁国庆. 2003

[8]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定位与发展对策. 乔蕊清,卫云宗,张松令,刘新月,丁国庆. 2003

[9]利用基因芯片分析小麦茎秆伸长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谱. 王创云,吴曦,王陆军,赵丽,侯雅静,李海燕. 2012

[10]CIMMYT小麦材料Kundan条锈病成株抗性QTL的定位与效应鉴定. 郑首航,何员江,雷加容,欧俊梅,杜小英,陶军,兰彩霞,任勇. 2019

[11]用水稻基因芯片筛选小麦耐旱相关基因. 许州达,景瑞莲,甘强,曾海攀,孙学辉,Leung Hei,路铁刚,刘国振. 2007

[12]利用基因芯片分析科农9204小麦高产氮高效机制. 孙丽静,张玮,纪军,李辉,李俊明. 2014

[13]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红蚰麦白粉菌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谱. 王俊美,刘红彦,徐红明,王飞,高素霞,康振生. 2009

[14]应用水稻基因芯片分析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差异表达. 张立平[1,张风廷,单福华,苑少华. 2011

[15]小麦防御纹枯病、根腐病反应所需的2个转录因子的研究. 张增艳,董娜,刘欣,祝秀亮,魏学宁,杜丽璞,徐慧君,周淼平,蔡士宾. 2015

[16]小麦-长穗偃麦草矮秆种质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崔淑佳,卢虹,崔雨,高居荣,王洪刚,李兴锋. 2015

[17]小麦品种绵麦37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周强,李生荣,杜小英,任勇,陶军,欧俊梅,庞启华. 2009

[18]矮秆种质的赤霉酸反应和株高遗传模型的分析. 郑永胜,吴昆仑,迟德钊,马晓岗. 2008

[19]小麦农艺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毕晓静,史秀秀,马守才,韩芳,亓佳佳,李清峰,王志军,张改生,牛娜. 2013

[20]小麦新品种绵麦39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周强,李生荣,杜小英,欧俊梅,任勇,陶军,庞启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