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强光对即食杏鲍菇杀菌工艺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艺龙

作者: 杨艺龙;陈君琛;沈恒胜;吴俐;赖谱富;郑恒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脉冲强光;即食杏鲍菇;品质;染菌杀灭效果;脉冲强光-热-抑菌剂联合杀菌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5 年 04 期

页码: 400-405

摘要: 为了在即食杏鲍菇产品加工中应用脉冲强光杀菌技术,试验先确定脉冲强光闪照时间、闪照方式,再分析其对即食杏鲍菇产品色泽、质构影响及对表面染菌的杀灭效果,最后研究脉冲强光辅助热与生物抑菌剂对即食杏鲍菇产品灭菌效果。结果表明,脉冲强光最佳闪照时间是即食杏鲍菇产品2面各闪照20s,闪照方式采用先包装再照射;20s处理即食杏鲍菇的色泽、质构没有显著变化,且可使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分别为98.34%、91.42%、98.73%;脉冲强光闪照2面各20s+沸水灭菌20 min+50 mg·kg-1的生物抑菌剂Nisin可使产品60d后感官品质与菌落总数均符合质量要求。试验为即食杏鲍菇产品生产采取合理的处理参数值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TS219

  • 相关文献

[1]即食杏鲍菇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陈君琛,杨艺龙,翁敏劼,赖谱富,沈恒胜. 2014

[2]脉冲强光技术在鲜切果蔬保鲜加工中应用研究进展. 叶磊,郜海燕,周拥军,陈杭君,陶菲. 2014

[3]脉冲强光对熟地瓜干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江天宝,陆蒸,陆则坚. 2007

[4]模糊数学法在即食杏鲍菇评价中的应用. 翁敏劼,陈君琛,赖谱富,沈恒胜,杨艺龙. 2016

[5]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杀灭干豆腐细菌条件的研究. 王勃,赵旭,朱力杰,惠丽娟,马涛,王鑫壵. 2015

[6]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对月饼表皮霉菌的杀菌工艺. 王勃,赵旭,马涛,刘贺,何余堂,惠丽娟. 2015

[7]脉冲强光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韩艳秋,胡梦坤,崔超,李长义. 2013

[8]脉冲强光对高水分稻谷灭霉效果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丁超,裴永胜,陶婷婷,梅思达,赵雪莹,何易,杨国峰. 2017

[9]双响应值联合优化发芽糙米脉冲强光杀菌耦合γ-氨基丁酸富集技术研究. 张良晨,李东红,于淼,刘晓晶. 2019

[10]脉冲强光对梨多酚氧化酶钝化实验研究. 马凤鸣,李浦,叶万军,贾华磊. 2012

[11]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12]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黄福平,陈荣冰,梁月荣,陈伟,陆建良,陈常颂,游小妹. 2003

[13]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周强,李生荣,陶军,任勇,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 2010

[14]贵州茶叶灰分含量分析. 刘晓霞. 2011

[15]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6]南非优质蛋白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马春红,李运朝,及增发,吴哲,崔四平,贾银锁. 2010

[17]首乌散对养殖草鱼品质影响的研究. 欧志明,武平,王广军. 2009

[18]不同水稻茬口及密度、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28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安邦,顾正中,周羊梅. 2011

[19]晚糯稻突变体新品种浙糯36的选育研究. 鲍根良,左晓旭,丰作成,陆文武,张小明,叶胜海,富田桂,小林麻子. 2004

[20]不同纸袋对‘黄金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蔡忠民,李连国,李俊才.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