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道地药材丹参适宜干燥加工方式优选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陶珊

作者: 陶珊;吴宇;彭芳;毛常清;施田田;袁灿;米亚东;张超

作者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巴中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丹参;干燥加工;丹酚酸B;丹参酮

期刊名称: 现代农业科技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6 期

页码: 133-136

摘要: 为了探索出川产道地药材丹参最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本文研究了丹参摊晾—烘烤—摊晾循环加工工艺、鲜品直接烘干、鲜品摊晾12 h再烘干、直接阴干等干燥加工方式对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有显著影响,以丹参鲜品40℃直接烘干的初加工工艺效果最佳;直接阴干处理对丹参酮类含量的保存更有利。总体而言,从药效成分的保留、节约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四川丹参的现代产地初加工方法采用低温(40~50℃)烘干方法较为适宜。

分类号: R282.4

  • 相关文献

[1]丹参在云南昆明引种栽培研究. 方艳,王丽,王家金,陈美兰,石亚娜,季鹏章,刘大会. 2014

[2]土壤水分含量对丹参幼苗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刘大会,郭兰萍,黄璐琦,金航,吴丽华,曾燕,张霁,杨雁. 2011

[3]丹参酮生物合成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珅,林爱真,杨媛,沈亚芳,饶盈,羊健,刘云辉,王洋,周伟. 2018

[4]云南丹参资源植物的成分测定与质量评价. 施天慧,王强,袁理春,许华. 2006

[5]丹参有效成分代谢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王维婷,单成钢,倪大鹏,王志芬. 2009

[6]不同种质丹参的药材有效成分比较. 曹珍,温春秀,赵建成,田伟,刘铭,周巧梅,谢晓亮. 2006

[7]丹参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刘灵娣,谢晓亮,温春秀,田伟,刘铭,周巧梅. 2012

[8]基于丹参药材内在质量与外观色泽相关性分析探索传统鉴定经验“色红者佳”的科学性. 石典花,隆毅,戴衍朋,卢琪,张军,孙立立,李贵海,倪大鹏. 2018

[9]辣椒干燥加工技术及设备的研究与示范. 宋树民,佘小明,邓永骊,周玉华. 2012

[10]基于多指标综合加权法的细毡毛忍冬花蕾加工工艺研究. 李旭东,吴宇,彭芳,毛常清,陶珊,张达,李生翠,赵豆豆,何欢,米亚东,李羿,张超. 2022

[1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甘西鼠尾草中15种成分的含量及其指纹图谱的建立(英文). . 2019

[12]正交实验优化鱼类保肝中药复方的提取工艺. 张洪玉,兰烨荣,赵明军,夏磊,唐夏. 2015

[13]HPLC法测定丹参叶茶中丹酚酸B的含量. 靳维荣,祝清俊,段友臣,王同燕,杜方岭. 2010

[14]不同产地的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刘铭,彭玮欣,田伟,温春秀,焦永刚,谢晓亮. 2004

[15]丹参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翟彩霞,温春秀,张彦才,王丽英,李巧云,陈丽莉. 2009

[16]氮、磷、钾肥对丹参根系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翟彩霞,温春秀,王凯辉,张彦才,王丽英,李巧云,陈丽莉. 2008

[17]基于五杆机构的丹参膜上移栽机构设计与试验. 徐高伟,刘宏新,荐世春,史嵩,何腾飞. 2018

[18]甘草和丹参对鲟生长及脂肪肝修复的研究. 张洪玉,夏磊,彭翔,赵明军,兰烨荣,唐夏. 2014

[19]丹参基因组SSR的开发及其多态性分析. . 2019

[20]丹参种子航天搭载的诱变效应研究. 王志芬,单成钢,苏学合,闫树林.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