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研究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邹剑秋

作者: 邹剑秋;李玥莹;朱凯;王艳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丝黑穗病;遗传机制;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0 年 43 卷 04 期

页码: 713-7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筛选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从而实现实验室内对抗丝黑穗病的选择,免去在育种中对抗丝黑穗病的田间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SSR技术,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分别利用恢复系分离群体(2381R/矮四)和保持系分离群体(Tx622B/7050B),筛选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结果】试验得出结果如下,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属于质量性状遗传,抗性表现为显性,只要亲本之一抗病,F1代即表现抗病;发现了2个在抗病品系中稳定出现、可作为高粱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标记应用的SSR标记:Xtxp13和Xtxp145。Xtxp13位于B染色体上,Xtxp145位于I染色体上,与抗病基因的重组率分别为9.6%和10.4%,距离抗病基因的遗传图距分别约为9.6cM和10.4cM。【结论】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可能受2对彼此独立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基因之间存在着互作;筛选SSR标记时发现,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较易在保持系群体中找到,在恢复系群体中DNA片段多态性较少,表明恢复系和保持系在抗性机制上可能存在差异。

分类号: S435.14

  • 相关文献

[1]高梁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研究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邹剑秋,李獺莹,朱凯,王艳秋. 2010

[2]高粱丝黑穗病抗病基因SSR分析. 李玥莹,王天舒,邹剑秋,李南珠. 2008

[3]分子标记在高粱研究中的应用. 张春宵,王晶,王凤华,李晓辉. 2013

[4]高粱七种胞质恢保体系的创新与利用. 侯荷亭,侯丽娟,张克强,王良群,侯旭东,仪治本,袁爱萍. 2001

[5]高粱新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机理及三系配套的研究. 侯荷亭,侯丽娟,仪治本,侯旭东,袁爱萍. 2001

[6]PYH157广谱抗病基因导入高粱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与研究. 石太渊,杨立国,王颖,郑文静,高连军. 2001

[7]高粱丝黑穗病研究综述. 董良利,赵威军. 2006

[8]高粱丝黑穗病抗源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慧勇,王华云,赵文博,王瑞,詹鹏杰,于纪珍,张福耀. 2014

[9]高粱抗丝黑穗病遗传与分子育种. 张春来,杨慧勇,柳青山,王花云,赵威军,张福耀,董良利. 2013

[10]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及遗传研究. 曹如槐,王晓玲,任建华,南城虎. 1988

[11]28份高粱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及发病条件研究. 郭成,王春明,周天旺,张小杰,葛玉彬,张国琴. 2021

[12]高粱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定位. 杨慧勇,赵文博,王花云,张福耀. 2015

[13]4.23%种菌唑·甲霜灵FSC防治高粱丝黑穗病试验研究. 李洪来,徐研,孟玲敏,张伟,李继洪,苏前富. 2022

[14]高粱杂交种晋杂37号及配套技术. 牛皓,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李慧明,吕鑫. 2018

[15]黑龙江省高粱三系材料对丝黑穗病抗性的研究. 王黎明,阴秀卿,孙振东. 1996

[16]高粱不育系3197A抗丝黑穗病性丧失原因. 孙毅,仪治本,王桂梅. 1989

[17]高粱丝黑穗病抗性基因SRAP标记的初步分析. 段永红,张旭,崔福柱,司浩浩,孙毅,张福耀. 2017

[18]高粱三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姜钰,徐婧,徐秀德,胡兰. 2015

[19]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种质创新及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和验证. 张建国. 2011

[20]小麦MITE扩增体系的建立. 谢欢,杨文香,彭巧慧,赵丽娟,刘力伟,张娜,刘大群.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