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荚粒性状的QTL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维耀

作者: 张维耀;王金星;宗春美;付春旭;王茂青;孙艳杰;胡国华;陈庆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荚粒性状;QTL;复合区间作图法;多重区间作图法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02 期

页码: 193-1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构建的F2衍生的149个F2:14~F2:16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多重区间作图法(MIM),连续3 a对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和四粒荚数共4个荚粒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3 a间CIM和MIM分别定位到13个和24个QTL,分布11个连锁群上。采用CIM法,定位到1个控制一粒荚数的QTL在2 a中稳定出现;采用MIM法,定位到1个控制二粒荚数的QTL和1个控制四粒荚数的QTL在2 a中稳定出现,且控制四粒荚数的QTL 2 a的性状贡献率分别为72.5%和37.6%。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两种方法定位5个地点大豆蛋白质含量QTL. 单大鹏,刘春燕,蒋洪蔚,董晓慧,陈庆山,胡国华. 2011

[2]不同环境下大豆荚粒性状的遗传与QTL分析.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张海洋,董薇,李彩云,巩鹏涛,刘学义,方宣钧. 2012

[3]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若干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杨喆,关荣霞,王跃强,刘章雄,常汝镇,王曙明,邱丽娟. 2004

[4]绿豆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若干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王建花,张耀文,程须珍,王丽侠. 2017

[5]大豆荚粒数相关QTL的Meta和Overview分析及其候选基因预测. 李莹莹,李瑞超,程春光,赵圆圆,刘春燕,齐照明,李灿东,王囡囡,蒋洪蔚,陈庆山. 2018

[6]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荚粒性状的QTL分析. 王贤智,张晓娟,周蓉,沙爱华,吴学军,蔡淑平,邱德珍,周新安. 2007

[7]大豆种质资源叶型和荚粒性状的关系及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伍宝朵,陈海峰,郭丹丹,沙爱华,单志慧,张晓娟,杨中路,邱德珍,陈水莲,朱晓玲,张婵娟,周蓉,周新安. 2012

[8]大豆品质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位艳丽,余永亮,练云,王树峰,王庭峰,梁慧珍. 2010

[9]低磷胁迫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苏辉,李志刚,宋书宏. 2009

[10]两个大豆开花期QTL定位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王涛,杨春燕,赵青松,闫龙,肖付明,智海剑,张孟臣. 2013

[11]6种大豆粒形性状的QTL定位. 梁慧珍,王树峰,余永亮,王庭峰,巩鹏涛,方宣钧,刘学义,赵双进,张孟臣,李卫东. 2008

[12]2009年大豆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研究进展. 李文滨,赵雪. 2010

[13]多环境条件下大豆蛋白质含量稳定性QTL分析. 王琳琳,刘春燕,姜振峰,姚丙晨,沈岩茹,马占洲,辛大伟,韩雪,李涛,胡国华,陈庆山. 2014

[14]大豆荚数垂直分布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杜晶,李文霞,董全中,王萍,苏代群,孙明明,宁海龙,李文滨. 2019

[15]大豆抗细菌性斑疹病抗性鉴定以及抗病相关QTL定位. 魏玮,张艳娇,李长育,王锦辉,孙宇峰,康青林,郭庆东,尹振功,常汇琳,蒋洪蔚,刘春燕,王囡囡,辛大伟,武小霞,陈庆山. 2018

[16]大豆单株荚数QTL定位及整合. 杨玉花,白志元,张瑞军,卫一超,卫保国. 2019

[17]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生育进程稳定QTL定位. 宁海龙,庄煦,杨畅,方艳龙,王萍,李文滨,薛红,李文霞. 2017

[18]大豆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蛋白质、油分含量的QTL分析. 田雨,王艳殊,张佳楠,许世超,董全中,李文滨,李文霞,宁海龙. 2020

[19]大豆根长QTL的Meta分析及候选基因挖掘. 刘鑫,甄善继,王家军,王洋. 2023

[20]基于大豆回交导入系的脂肪酸组分QTL定位. 南金平,邹筱,韩粉霞,陈明阳,孙君明,闫淑荣,杨华.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