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GmBAS1基因的鉴定以及对大豆株型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晓睿

作者: 陈晓睿;王影;邱丽娟;陈庆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大豆;株型;遗传转化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26-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改善株高、叶柄夹角、节间长度等大豆(Glycine max)株型结构的前提下,密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主要途径。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R)作为第六大植物激素,对于控制水稻(Oryza sativa)的叶柄夹角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株型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在大豆中,油菜素内酯基因研究多与花期有关,而对株型的研究未见报道。细胞色素P450 734A1(CYP734A1/BAS1)基因属于油菜素内酯代谢基因,能够控制水稻叶柄夹角的大小,改善水稻株型。为了探究CYP734A1/BAS1基因对大豆株型的影响,本研究在大豆中同源克隆了CYP734A1/BAS1的2个同源基因GmBAS1a(GenBank No. NC_038253.2)和GmBAS1b(GenBank No. NC_038241.2),进化树分析显示,GmBAS1a和GmBAS1b与拟南芥中同源序列亲缘关系最近,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进化方向不同。单倍型分析表明,GmBAS1基因外显子区域自然突变少,该基因在大豆中行使重要功能;启动子预测表明,GmBAS1基因启动子区具有参与光反应和逆境胁迫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能够参与大豆多个生长发育过程。进一步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过表达载体获得BR突变体。过表达GmBAS1a大豆株高降低70%,不同部位叶柄夹角减小10%~50%,节间长度减小55%~82%,而过表达GmBAS1b大豆植株表现出更严重的矮化表型,这2个表型与通常的BR缺陷体表型一致。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GmBAS1a和GmBAS1b能够降低大豆株高和减小叶柄夹角,促使大豆株型紧凑,且GmBAS1b相较于GmBAS1a在BR代谢中发挥更主要的作用,对于株型的影响更大。本结果为BR调控大豆株型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GmBRI1和GmCPD基因的克隆及在开花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王妙,孙石,吴存祥,许鑫,张鑫鑫,王庆钰,韩天富. 2014

[2]叶面喷施不同化控复配剂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王通宇,方淑梅,王庆燕,栾晓燕,刘鑫磊,梁喜龙. 2023

[3]6个大豆GmBES1基因干旱诱导表达及启动子分析. 张军,陈炯辛,尹珺伊,王欢,刘秋瑾,田秋丰,白长胜,翟莹. 2023

[4]油菜素内酯(BR)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影响. 陈丽霞,李英慧,郑服丛,任朝阳,关荣霞,刘章雄,郝再彬,常汝镇,邱丽娟. 2007

[5]多效唑对大豆矮化及增产的效应. 章迪,郑均娥. 1989

[6]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淮豆6号”的选育. 杨加银 ,徐海斌,张复宁. 2002

[7]一个大豆理想株型突变体it1的表型和生理鉴定. 苏伯鸿,李忠峰,邱丽娟. 2016

[8]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株型演变浅析. 姜玉久,贾立君,杨亚红. 1997

[9]大豆新品种“吉农36号”选育报告. 陈喜凤,赵宽,孙宁,赵福林,谷岩. 2014

[10]株距对不同株型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杨梦平,潘丽丽,张勇,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 2017

[11]大豆超高产潜力的探讨. 满为群,杜维广,张桂茹,栾晓燕,陈怡,谷秀芝. 2001

[12]重茬对大豆株型影响的研究. 王海英,朱勇,谢甫绨,陈振武. 2006

[13]矮秆大豆株高遗传及主茎节间长度相关分析. 闫昊,刘宝泉,王博. 2009

[14]大豆高产株型形态和生理特征研究进展. 曹雄,郭淑兰. 2003

[15]追肥时期对夏大豆植株养分和株型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双进,张孟臣,杨春燕. 1999

[16]平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魏然,李阳,СелиховаОльга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张武,于晓光,吴俊彦,崔杰印,位昕禹. 2024

[17]不同株型大豆品种的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邱强,石一鸣,闫晓艳,张伟,高淑芹,董岭超. 2008

[18]不同密度下主茎亚有限型大豆株型及产量的变化规律. 李灿东,赵建有,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刘忠堂. 2014

[19]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练云,梁慧珍,余永亮,王树峰,位艳丽,董薇,张孟臣,蒋春志. 2011

[20]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王萍,王罡,季静,曾凡亭,黄彬城,曹江,吴颖.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