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纹枯病相似症状的小麦茎基病害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耿忠义

作者: 耿忠义;吴斌;姜珊珊;张眉;赵京岚;辛相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茎基病害;小麦纹枯病;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氟唑环菌胺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7 年 33 卷 07 期

页码: 153-157

摘要: 为明确具有纹枯病相似症状的小麦茎基病害的病原组成、筛选高效药剂,为设计药剂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60份具有小麦纹枯病相似症状的病样进行病菌分离。分别选择从不同地区病样上分离到的丝核菌(Rhizoctonia)、镰孢菌(Fusarium)、蠕孢菌(Bipolaris)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唑环菌胺(sedaxane)等4种杀菌剂对禾谷丝核菌(Rhizootonia cerealis)、亚细亚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等均可侵染小麦,在茎基部表现典型或近似小麦纹枯病症状;氟唑环菌胺对丝核菌有极高的室内生物活性、但对镰孢菌室内生物活性很差,其EC50分别是0.099 mg/L、126.974 mg/L;氟唑环菌胺单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远低于其与咯菌腈等混剂防效。具有纹枯病相似症状的小麦茎基病害,是由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等多病原混合侵染的病害,防治时应考虑药剂对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等的综合作用效果。

分类号: S435.121.4

  • 相关文献

[1]湖北省小麦纹枯病原菌菌丝融合群和致病力研究. 杨小军,杨立军,赵永玉,喻大昭,徐荣钦,张重权. 2000

[2]江苏省小麦纹枯病病原组成及其致病力研究. 方正,陈怀谷,陈厚德,王裕中. 2006

[3]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菌丝融合群研究. 喻大昭,杨小军,杨立军. 2000

[4]三江平原地区大豆根腐病调查报告. 杨晓贺,顾鑫,赵海红,姚亮亮,刘伟,申宏波,张瑜,刘丽君,丁俊杰. 2015

[5]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根腐病调查研究初报. 杨晓贺,张瑜,丁俊杰,顾鑫,赵海红,姚亮亮,刘伟,刘丽君. 2015

[6]氟唑环菌胺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董文凯,韩金涛,王胜翔,柴洪伟,解银萍,张强,李旭坤. 2018

[7]低温胁迫下氟唑环菌胺和戊唑醇包衣对玉米种子出苗和幼苗的影响. 袁会珠,闫晓静,杨代斌. 2017

[8]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糙米中氟唑环菌胺的残留. 姜桦韬,尤祥伟,张广雨,隋程程,王秀国,李义强. 2018

[9]大玫北方 枯病菌与其轮作物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比较研究. 赵桂东,朱海波. 1999

[10]大麦纹枯病菌与其轮作物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比较研究. 赵桂东,朱海波,周玉梅,李茹. 1999

[11]美花石斛组培苗促生内生真菌分离及筛选. 朱国胜,刘作易,黄永会,金家兴,毛堂芬,吴明开. 2007

[12]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对花生的为害及病原学研究. 鄢洪海,张茹琴,迟玉成,徐曼琳,夏淑春. 2015

[13]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 朱国胜,刘作易,毛堂芬. 2004

[14]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 范黎,郭顺星. 1998

[15]北京地区主要草坪病害的调查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王淑芝,齐淑华,袁会珠. 2005

[16]苹果丝核菌室内药效对比试验. 赵俊芳,乔趁峰,常聚普,周增强,杨玉巧,杨旭琦. 2012

[17]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致病力研究. 陈莹,李伟,张晓祥,张伯桥,于汉寿,陈怀谷. 2009

[18]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酯酶同工酶研究. 夏正俊,李清铣. 1992

[19]海南香蕉污斑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试验初报. 周传波,吉训聪,肖敏,王运勤. 2007

[20]双核丝核菌融合群AG-R的分离鉴定. 段春芳,桂敏,袁恩平,方飞,洪群艳,杨根华.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