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对不同茶树品种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郑和

作者: 林郑和;陈常颂;钟秋生;游小妹;陈志辉;单睿阳;阮其春;刘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高效;茶树;品质;生物学特性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2096-0220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164-169

摘要: 为了研究低氮条件下不同茶树品种生物学性状及品质等变化,进一步挖掘茶树耐低氮性的潜能,本试验以前期筛选出氮利用效率不同的茶树品种黄棪(氮高效利用)、本山(氮低效利用)及紫牡丹(中等)为试验材料,以正常施氮为对照(225 kg·hm-2),进行低氮处理(22.5 kg·hm-2),探讨低氮对不同氮效率茶树品种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条件下各品种茶树的树高、树幅、发芽密度、鲜叶产量等都显著下降,黄棪品种的下降幅度小于本山与紫牡丹。低氮增加了茶叶的香气,降低茶叶的滋味。通过比较、鉴定验证了前期氮高效利用品种筛选的结果。研究认为,黄棪在低氮水平下表现出氮高效利用特性,为典型氮高效型品种,而本山在低氮下表现出氮低效利用的特征,比较适于高氮条件种植。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茶树叶部病害病原菌Phoma segeticola var.camelliae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韦唯,任亚峰,李冬雪,王勇,赵晓珍,王枫,陈卓. 2018

[2]贵州山香圆平背粉虱的发生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王威锐,李帅,张金峰,杨文,孟泽洪,周玉锋. 2022

[3]茶树云纹叶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谭万忠,张克诚,唐继洪,殷利利. 2008

[4]茶角胸叶甲研究进展. 王沅江. 2008

[5]群体老茶树嫁接改种技术研究. 罗仲兴,吴新荣,曹良键,李祖成,倪皖莉. 2002

[6]不同沼液用量对有机茶树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 刘红梅,陈娟,魏杰,申东,曹雨. 2014

[7]‘玉笋’无性系茶树在泰山茶区的引种表现. 田丽丽,王长君,陈雯,姚元涛,刘腾飞. 2013

[8]早生茶树新品种黔茶8号的选育鉴定. 陈正武,王家伦,刘红梅. 2008

[9]三倍体茶树新品种黔辐4号的选育. 陈正武,刘红梅,王家伦. 2009

[10]3种氨基酸叶面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程孝,单武雄,包小村,刘勇,陈有光. 2007

[11]茶叶特效营养液田间试验效果分析. 姚经武. 2018

[12]Kemira肥料在茶树上的应用研究. 洪春来,魏幼璋,杨肖娥,Juhani Uoti,韩常灿,郭敏明,沈华琴,余继忠. 2003

[13]茶园控释复合肥肥效与施用技术研究. 刘声传,林开勤,周弟鑫,鄢东海,魏杰,喻云春,徐霖,周玉锋. 2019

[14]紫牡丹等茶树良种在福清试种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初报. 张磊,杨如兴,黄建. 2012

[15]采摘花芽对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邹振浩,孙业良,赵玉宝,李鑫,张丽平,张兰,董春旺,付建玉,韩文炎,颜鹏. 2022

[16]高抗优质绿茶新品种系天府28号的选育. 罗凡,李春华. 2007

[17]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 潘建义,洪苏婷,张友炯,朱跃进,廖万有,韩文炎. 2016

[18]不同时期的轻修剪对云南大叶种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殷丽琼,肖星,刘德和,孙云南,邓少春,罗琼仙,夏丽飞,杨琼,梁名志. 2019

[19]红壤丘陵茶园镁营养调控研究. 朱永兴,陈福兴. 2003

[20]优质、高抗茶树新品种金茗1号的选育. 贾尚智,闵彩云,金孝芳,陈勋,石亚亚.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