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的根系和光分布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朝巍

作者: 刘朝巍;张恩和;谢瑞芝;刘武仁;李少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产量;保护性耕作;宽窄行种植;根系分布;透光率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2 年 20 卷 02 期

页码: 203-2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玉米产量变化的原因,在2007—2008年设置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宽窄行和均匀垄两种耕作方式下玉米光合有效辐射和根系分布等指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深松后(6月25日—9月20日),宽窄行处理的土壤紧实度低于均匀垄处理,降低25.17%~52.04%,在0~45 cm不同土层间平均降低14.08%~53.16%,差异最大值出现在11~20 cm土层。在0~45 cm土层,均匀垄处理的根系干重在乳熟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宽窄行处理,分别高13.47%和29.62%;但在根系垂直分布中,宽窄行比均匀垄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系在深层土壤所占的比例,在15~30 cm土层,宽窄行和均匀垄处理在吐丝期、乳熟期和成熟期根系分布比例分别为6.59%、8.21%、9.00%和5.21%、7.48%、5.42%,在30~45 cm土层分别为2.30%、2.61%、3.24%和1.62%、2.53%、2.09%;不同品种和当年的降雨情况均会影响宽窄行模式下根系的生长。均匀垄处理中部透光率整体上低于宽窄行处理,6月18日、7月24日、8月29日宽窄行底部透光率分别比均匀垄处理高16.12%、5.15%、4.95%,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提高种植密度将有利于宽窄行处理截获更多的光合有效辐射,从而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杨云马,孙彦铭,贾良良,贾树龙,孟春香. 2018

[2]垄作区几种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研究. 王庆杰,李洪文,奚佳有,张旭,尤晓东,张洪涛. 2009

[3]缓释包衣尿素对保护性耕作玉米的影响. 杨新强,包兴国,杨文玉,李全福,卢秉林,张久东. 2014

[4]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叶片某些生理机制的影响. 刘武仁,陈砚,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 2009

[5]辽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应用效果对比试验. 安鹤峰. 2024

[6]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对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尤晓东. 2024

[7]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种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李伟堂,邹凤志,李桂梅. 2006

[8]玉米宽窄行种植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 2008

[9]宽窄行和宽厢宽幅2种种植模式对果蔗产量的影响. 李向勇,朱文华,张正学,卢加举,刘鹏飞. 2011

[10]宽窄行种植对糜子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景小兰,李志华,李海. 2019

[11]宽窄行种植对紫苏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杨航,于二汝,向依,李慧琳,奉斌,魏忠芬. 2020

[12]旱地宽窄行种植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冯瑞云,王慧杰,闫贵云,郭峰,高伟,陈稳良,李广信. 2015

[13]种植模式与密度互作对高粱冠层结构及生产潜能的影响. 刘洋,郑宏峰,董明宇,王佳旭,侯志研. 2024

[14]宽窄行种植对桃树光照分布与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姜凤超,王玉柱,孙浩元,杨丽,张俊环. 2015

[15]玉米根系的生长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 朱献玳,陈学留,刘益同,王忠孝,张建华. 1991

[16]不同密度处理下玉米根系干重空间分布动态的研究. 管建慧,郭新宇,刘洋,刘克礼,王纪华,郭小东. 2007

[17]玉米不同品种根系分布和干物质. 梁文科,阎素红,王俊娟,杨兆生,张文生. 2003

[18]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的作物根系生长及水分吸收. 高阳,段爱旺,刘战东,王和洲,陈金平,刘安能. 2009

[19]玉米不同品种根系分布和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研究. 梁文科,阎素红,王俊娟,杨兆生,张文生. 2003

[20]不同密度条件玉米根系性状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研究. 赵江,张怡明,牛兴奎,刘鑫,李少昆.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