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典型黄河故道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传哲

作者: 李传哲;章欢;姚文静;徐聪;吴迪;汪吉东;艾玉春;张永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物炭;氮肥;作物产量;冬小麦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0 年 010 期

页码: 3424-34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讨典型黄河故道区生物炭配施氮肥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阐明生物炭配施氮肥后土壤碳氮含量和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可为合理培肥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黄河故道典型区域潮土和中性生物炭为供试材料,连续两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开展不同生物炭用量(0、15、30 t·hm-2)配施氮肥(N 270、330 kg·hm-2)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2年后,土壤广义土壤结构指数(GSSI)增大、土壤三相结构距离指数(STPSD)减小,显著改善了土壤三相比,其中在30 t·hm-2施炭量条件下土壤三相比最接近理想状态;土壤紧实度和容重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增加,田间持水量和透水透气性增大,土壤板结状况得到缓解;>0.25 mm粒径团聚体显著增加(增幅70.6%~94.4%),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增大(增幅24.0%~48.0%),土壤团聚体结构得到改善.施加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15.8%~67.0%),并可调节土壤C/N,降低氮素释放强度,提高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土壤肥力,但未提高土壤pH值,其中10~20 cm土层土壤pH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在相同施氮条件下,施用生物炭比不施用处理的冬小麦产量2年平均增加9.6%~25.6%,增产效果显著;在相同生物炭施用量下,高氮处理比常规氮处理的冬小麦平均增产2.5%~4.4%,但差异不显著.综上,生物炭配施氮肥能够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作物增产效果和投入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荐在黄河故道区耕作层施入生物炭30 t·hm-2并配施氮肥330 kg·hm-2较为适宜.

分类号: S512.11%S153

  • 相关文献

[1]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桂利权,张永利,王烨军. 2020

[2]生物炭及炭基硝酸铵肥料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海英,何绪生,陈心想,张雯,耿增超. 2012

[3]生物炭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姜玉萍,杨晓峰,张兆辉,陈春宏,王良军. 2013

[4]秸秆生物炭在农田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张美芝,耿煜函,张薇,林昕,温佳旭,陈雪丽,肖洋. 2021

[5]改性生物炭作用滨海盐碱地的土壤微生物机理. 张慧,赵杰,李梦琦,程文娟,陈坤,李丽,肖辉. 2024

[6]循环曝气地下滴灌对冬小麦生长和耗水特性的影响研究. 雷宏军,臧明,张振华,刘鑫,徐建新,李道西,仵峰. 2014

[7]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 盖霞普,刘宏斌,翟丽梅,杨波,任天志,王洪媛,武淑霞,雷秋良. 2018

[8]新乡地区冬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研究. 肖俊夫,刘战东,段爱旺,刘祖贵. 2009

[9]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及农田氮肥气态损失的影响. 李燕青,温延臣,林治安,赵秉强. 2019

[10]不同氮肥水平下生物炭对高粱苗期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浩,焦晓燕,王劲松,丁玉川,武爱莲,董二伟,王立革. 2014

[11]秸秆生物炭对黄土区农田土壤养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卢晋晶,郜春花,李建华,靳东升,卢朝东,董云中. 2017

[12]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北疆灌区春小麦光合和干物质转运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宋世龙,杨卫君,陈雨欣,贾永红,李大平,惠超,郭颂,杨梅. 2023

[13]生物炭与不同形态氮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品质及镉吸收的影响. 柴冠群,张秀锦,张容慧,王丽,刘桂华,罗沐欣键,范成五. 2023

[14]生物炭和氮肥互作对盐渍化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何帅,王国栋,张磊. 2023

[15]生物炭对不同浇水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董飞,闫秋艳,段增强,李峰,鲁晋秀,杨峰,李汛,王苗,贾亚琴. 2020

[16]生物炭对华北冬小麦根系形态和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李瑞霞,李洪杰,霍艳丽,高悦,杨正礼,张爱平. 2018

[17]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中阳,齐学斌,胡超,吕谋超,杜臻杰,班卓昊,赵志娟. 2015

[18]不同生态条件下品种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美微,谢旭东,王晨阳,马耕,卢红芳,周国勤,谢迎新,马冬云. 2016

[19]腐殖酸与氮肥配施对豫北潮土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闫军营,孙笑梅,程传凯,张水清,袁天佑. 2020

[20]河北省冬小麦氮磷钾肥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 孙丽敏,高露,雷雅坤,刘宁,胡景辉.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