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宏

作者: 王宏;常有宏;陈志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梨黑斑病;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06 年 23 卷 02 期

页码: 247-2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PSA平板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以及菌落厚度有显著不同。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适宜生长相对湿度为50%~100%,最适生长相对湿度为98%~100%,孢子萌发必须具备相对湿度98%以上的高湿条件,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的pH值为4~12,最适生长pH值为7~8,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8,病原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的pH值会发生改变。该病原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会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

分类号: S436.612

  • 相关文献

[1]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观察. 杨晓平,胡红菊,王友平,田瑞,陈启亮,张靖国. 2009

[2]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对棉花主要性状及相关酶变化的研究. 邱德文,官春云,梅正鼎,杨晓萍,刘开智,贺云新. 2008

[3]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梨锈病和梨黑斑病发生差异. 何丽霞,刘邮洲,李慧,乔俊卿,周亚秋,蔺经,常有宏. 2019

[4]鲍曼菌素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及药效评价. 王中华,杨青松,蔺经,李晓刚,李慧,盛宝龙,常有宏. 2011

[5]不同梨品种对黑斑病抗性鉴定. 刘邮洲,常有宏,陈志谊,王宏,刘永峰,罗楚平,聂亚峰. 2009

[6]冀中南地区黄冠梨黑斑病病原菌鉴定. 王晋,王亚茹,王红宝,李晓,李勇,王迎涛,王永博. 2023

[7]响应面法优化梨黑斑病生防链霉菌SZF-179发酵培养基. 刘芳,权婷婷,王开梅,石丽桥,温少华,张菲,杨晓平. 2024

[8]库尔勒香梨黑斑病菌拮抗菌筛选及其抑菌机理. 郝金辉,包慧芳,王宁,詹发强,侯新强,郑素慧,何亚芳,史应武,杨蓉,龙宣杞. 2022

[9]梨黑斑病病菌的致病条件. 常有宏,刘永锋,王宏,刘邮洲,陈志谊. 2008

[10]7种药剂防治梨轮纹病、黑星病和黑斑病的效果. 叶长飞,温莉娜,林永红,阙祖尚,吴丽萍,柴荣耀. 2016

[11]应用HSAF生物产品防治梨黑斑病效果研究. 杨晓平,陈启亮,田瑞,张靖国,范净,胡红菊. 2015

[12]嘧霉胺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毒力及其药效评价. 蔺经,杨青松,李晓刚,盛宝龙. 2009

[13]3种梨树链格孢病菌的鉴定、遗传多样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贾艺凡,赵延存,李朝辉,孙伟波,刘凤权. 2024

[14]梨园中黑斑病菌可接种侵染并显症的植物种类分析. 张胜平,程颖,赵世航,赵佳强,高琪,王晋,徐国良. 2025

[15]十字花科植物黑斑病的研究进展. 沈钰森,王建升,盛小光,赵振卿,虞慧芳,顾宏辉. 2021

[16]Alternaria perpunctulata NBERC_H56菌株对马唐的除草活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吴兆圆,任梦瑶,张志刚,刘芳,张亚妮,方伟. 2021

[17]Peatl蛋白及其3个缺失突变体的表达与热稳定性分析. 李明勇,邱德文,曾洪梅,杨秀芬. 2008

[18]极细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PeaTl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转录激活活性的检测. 刘延锋,邱德文,曾洪梅,杨秀芬. 2008

[19]12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沈宏,张家韬,崔志燕,孙光军,李斌,张永峰,徐传涛,艾永峰,宋光龙,祭秀亭,王晓强. 2020

[20]L-半胱氨酸对葡萄交链孢霉腐病的抑制作用. 康慧芳,乔勇进,刘晨霞,张怡,孙大鹏.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