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薹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文献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戴祥来

作者: 戴祥来;赵继献;胡权;程国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摘薹;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

ISSN: 1673-890X

年卷期: 2021 年 025 期

页码: 19-26

摘要: 对46篇摘薹试验文献的产量、植株性状、经济效益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油菜摘薹对菜籽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试验不同处理中有的增产有的减产,油菜摘薹平均每公顷菜籽产量为2 350.71 kg,与不摘薹平均产量(2 412.60 kg)相比,减产不明显;油菜摘薹作蔬菜食用,每公顷菜薹产量最高可达8 289.45 kg,最低为945.75 kg,平均为3 609.10 kg;油菜摘薹每公顷平均产值为18 107.83元,比不摘薹产值(9 540.46元)增收89.80%。推广油蔬两用油菜栽培技术,不仅可收获菜籽榨油,且可摘薹作蔬菜,促进农户增收增效。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油菜摘薹后不同追肥量对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周炜华,赵继献,戴祥来,胡权,程国平. 2024

[2]有机肥施用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戴祥来,赵继献,胡权. 2022

[3]河南省不同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蔡东芳,王建平,张书芬,何俊平,曹金华,文雁成,赵磊,王东国,朱家成. 2018

[4]沿海旱作地区杂交油菜宁杂1818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高建芹,顾圣林,陈松,张洁夫,付三雄. 2017

[5]油蔬两用油菜宁油16号摘薹效应研究. 胡茂龙,戚存扣,浦惠明,陈新军. 2011

[6]直播条件下摘薹对不同油菜组合生产的影响. 刘新红,邓力超,周兴,王同华,郭一鸣,曲亮,李莓. 2021

[7]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双低油菜宁杂11号、宁油16号摘薹试验研究. 陈锋,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松. 2011

[8]不同摘薹次数对油菜菜薹、鲜草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朱吉风,周熙荣,蒋美艳,焦金囡,费全凤,顾春军,王伟荣. 2022

[9]川南丘陵区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品种筛选试验. 刘梦,林权,赵远林,张义娟,杭淑莲,胡玉,曹正邓渊,张德银. 2024

[10]甘蓝型油菜高芥酸材料的筛选与评价. 陈静,饶勇,肖华贵,杨斌,李超. 2011

[11]2001~2012年贵州省油菜区试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变化趋势分析. 李其义,黄贵民,魏忠芬,王军. 2013

[12]不同密度水平对甘蓝型油菜“镇油5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岳绪国,顾炳朝,唐泽庆,杨军,王克明. 2008

[13]关于甘蓝型油菜直播密度的研究(英文). 赵继献,戴祥来,任廷波. 2017

[14]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种纯度与产量的关系. 曾章丽,陈大伦,张瑞茂,李敏,汤晓华. 2007

[15]甘蓝型油菜化学杂交剂SX-1制种应用研究. 郭徐鹏,李永红,李建昌,田建华,赵小光,张智,张耀文,李殿荣. 2013

[16]甘蓝型油菜每角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孙程明,陈锋,陈松,彭琦,张维,易斌,张洁夫,傅廷栋. 2020

[17]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孙程明,陈松,彭琦,张维,易斌,张洁夫,傅廷栋. 2019

[18]'沪油3301'的选育、配合力分析及其适宜种植密度. 朱吉风,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周熙荣. 2021

[19]甘蓝型冬油菜施用不同专用缓释肥的性状和产量效益差异. 陈德珍,李奎,徐志丹,张亚红,凡迪,魏全全,肖华贵. 2021

[20]油菜抗旱性产量指标及品种筛选. 殷婷,余青兰,赵志刚.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